梁山取得大捷,尽管韩滔侥幸脱逃,但将士们士气依然高昂。
梁山每次对抗官军,皆大获全胜,积少成多,官兵在梁山军心中早已威信尽失。
当晚,徐悟锋回山后,自然 ** 行赏,梁山上下欢声雷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宋官军方面,韩滔惨败归来,呼延灼先是震惊,弄清原委后更是又怒又惊。
愤怒的是韩滔轻敌,白白损失数千人马。
梁山军队的实力令人心生震撼,一个回合就击溃了敌方先锋,屡次击败官军并非偶然。
韩滔满面愧疚,跪地请罪:“末将轻敌,致使损失兵力,恳请将军责罚。”
此话一出,胡春、丘岳、周昂三人嘴角微扬,仿佛在欣赏一场好戏。
他们对呼延灼既羡慕又忌妒,认为自己无论职位还是武艺都不逊于他,为何独独呼延灼能得到高太尉的青睐,统领五万大军?经过一番思索,他们得出结论:呼延灼出身将门世家,是宋初名将呼延赞的后代,先祖的荣光让他即使年仅四十多岁、仅为都统制,也能脱颖而出,担此重任。
例如之前的关胜,不过是个巡检,只因是关羽后人,竟能指挥万人军团。
而他们三人因出身平庸,即便再努力,也无缘类似机遇。
每每想到这里,三人满心不甘,暗恨自己为何没有显赫的祖先。
这种心态或许可以用“恨爹不成钢”来形容。
尽管他们表面上服从高俅的命令,跟随呼延灼攻打梁山,但心底却期待呼延灼遭遇挫折。
韩滔战败后,三人果然幸灾乐祸。
呼延灼虽愤怒,却没有责备韩滔,而是将其扶起宽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贤弟无需过于自责,将来破敌之后,今日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安抚完韩滔,呼延灼变得更为谨慎,眼看天色已晚,下令扎营休整。
梁山方面,徐悟锋率三万大军至水泊西北布防,静候呼延灼。
仅仅一天,就发现官军逼近,由彭玘领军。
得知梁山主力出动且己方刚刚失利,彭玘不敢掉以轻心,在距离梁山军十里的地方设营备战。
片刻后,呼延灼率大军赶到,当日双方未交战,但探子已在暗中展开较量。
次日清晨,呼延灼带兵出营,至梁山军营外布阵,摇旗呐喊,高声宣称要活捉徐悟锋。
徐悟锋得悉消息,随即点兵出营,在官军对面列阵。
军容整齐,刀枪如林,旗帜飘扬,气势非凡。
徐悟锋头戴银盔,身披铁甲,稳坐马上。
远望官军阵营,见主将旗下有一员大将策马而立。
呼延灼身穿乌油嵌铠甲,跨一匹御赐黑马,手持双鞭,重达二十余斤,宛如呼延赞再现。
“果然猛将!”徐悟锋不禁赞叹。
身旁许贯忠闻言轻笑,捋须道:“寨主是否动了惜才之意?”
徐悟锋点头道:“呼延灼相貌堂堂,武艺超群,若他加入梁山,我军实力更增,何愁大事不成。”
许贯忠点头道:“此人虽勇,但出身忠良之家,未必肯归顺,此事不易。”
徐悟锋笑道:“这般猛将,怎能不动心,且试试看。”
二人对话之际,呼延灼催马向前,厉声道:“无知匪徒,天兵压境,还不束手就擒!否则悔之晚矣!”
徐悟锋调转马头,笑道:“呼延将军,昨日已败,今日再言降服,岂不可笑?”
呼延灼大怒,环视左右问:“谁愿出阵?”
胡春、丘岳、周昂皆神情自若,似未听见。
韩滔咬牙道:“将军,昨日损兵折将,请准我出阵立功赎罪。”
呼延灼略作思索,若拒绝恐伤其心,遂点头应允:“好,就由你出阵!”
韩滔挥动枣木槊,催马至阵前,高声喝道:"鼠辈安敢嚣张,百胜将韩滔在此,谁敢应战?"
徐悟锋轻笑一声,转向唐斌问道:"贤弟可愿先出阵一试?"
"多谢兄长!此战定擒此人!"
唐斌闻言大喜,紧握长矛,纵马疾驰而出,指着韩滔冷笑道:"汝日前已败,竟还妄称百胜将,岂非自取其辱?"
韩滔心中怒火涌起,想起曾败于史进之手,自觉不甘,归途反复思索,难道梁山真藏龙卧虎?徐海虽亲至,身边有诸多高手相伴亦属常理。
自我宽慰后,韩滔稍振信心。
见唐斌出阵,略感轻松,喊道:"来者何人?报上名号,免得做了无名亡魂!"
"吾乃唐斌!"
唐斌怒吼一声,策马舞矛直取韩滔,韩滔毫不退缩,举槊迎击。
二人交锋,一时难分高下。
最终,唐斌技高一筹,三十合后韩滔渐显乏力,连连招架不住。
韩滔心生绝望,连败两次,实难接受。
梁山高手云集,令人咋舌。
呼延灼见韩滔与唐斌相持不下,心下惊异,随即拍马舞鞭赶到阵前相助韩滔。
唐斌瞥见呼延灼,眼中一亮,欲策马上前,却让韩滔趁机逃脱。
"唐斌稍候,看我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