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百花含羞道:“别急,你会有机会见到他的。”
方腊处理完教中事务后,带着方百花、邓元觉等人一路北上,直奔梁山泊。
另一边,陈宗善、赵鼎一行人行了十余日,终于抵达济州地界。
知州张叔夜早已得到消息,在城外迎接众人入城,并设宴款待。
得知朝廷欲招安梁山,张叔夜松了口气。
之前梁山在极短时间内击溃朝廷五万大军,此等战绩让他震惊不已。
呼延灼此次惨败,更是加深了他对梁山实力的恐惧。
张叔夜深知梁山势力渐盛,若仅靠围剿恐怕难以平息,招安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与陈宗善熟识,也与赵鼎有过交往,赵鼎年逾三十,为崇宁五年进士。
当年科举时,赵鼎直言章惇误国,后任洛阳县令。
吴敏赏识赵鼎,提拔他为开封府士曹。
南宋理宗年间,昭勋阁设二十四功臣,赵鼎名列其中,与韩琦、司马光齐名,更是中兴贤相之首。
赵鼎曾建议招安梁山,却被赵佶革职。
他虽不敢怨天子,却痛恨蔡京、高俅等奸佞当道,致使国家动荡。
不久,呼延灼战败消息传来,朝廷命赵鼎与陈宗善前往梁山招安。
赵鼎本满怀期待,但见张干办和李虞侯后,顿感希望渺茫。
以赵鼎之智,岂会不知二人是蔡京、高俅派来破坏此事。
酒席间,陈宗善请教张叔夜梁山情况,张叔夜谦逊回应,并主张招安有益无害。
太尉出行之际,需留意梁山众人身世普通,或许不懂朝廷律法。
抵达后,应以温和态度对待,用诚挚之语安抚众人。
梁山上不乏脾气刚烈之人,哪怕稍有言语冲突,也可能影响朝廷招安大局。
陈宗善与赵鼎尚未开口,张干办和李虞候已显不满。
张干办阴阳怪气地说:“张知州,梁山不过是虚张声势,竟让你心生畏惧。
我们乃朝廷钦差,岂能向匪徒低头?”
李虞侯附和道:“你只顾示弱谦和,只会破坏朝廷规矩。
梁山本就桀骜不驯,若再纵容,恐生变故。”
张叔夜微感惊讶,问:“这二人是谁?”陈宗善答:“一位是蔡太师府中干办,另一位是高太尉府中虞候。”
张叔夜听罢心中一沉,意识到蔡京、高俅这对奸佞竟干预招安大事。
张叔夜直言:“我觉得这两位不如不去。”
赵鼎连忙附议:“此次招安,我和陈太尉足以胜任,两位长途跋涉,不如在济州休整。”
李虞侯怒目而视:“这话何意?高太尉特意派我们来促成招安,不是让你们在这闲逛!”
张干办也说:“由我们出面,定能事成。”
陈宗善无奈回应:“他们是蔡府、高府的心腹,不带去必起疑虑。”
张叔夜心中不悦,说:“照这样下去,招安怕是要失败。”
李虞侯冷笑:“张知州,你可别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未免太偏颇。”
陈宗善急忙调停:“若二位执意同行,只需答应一事。
梁山皆出身匪患,若冒犯,我等恐有性命之忧。
还请两位收敛锋芒,忍耐片刻,成全此事。”
张干办轻蔑道:“陈太尉,你也该有几分骨气,区区草寇,怎敢造次?”
李虞侯神情倨傲地说道:“眼下我们身为朝廷使者,他们若想招安,就得对我们恭敬有加。
这些贼寇作奸犯科,无非是为了谋取朝廷的招安机会,换取一官半职。”
张干办附和道:“这些贼寇怎敢违逆?我们自然清楚该如何行事,太尉无需多言。”
陈宗善见无法劝阻二人,只能就此作罢。
旁边,张叔夜与赵鼎同时轻叹一声。
酒宴结束后,张叔夜不再多言,安排众人入住馆驿休息,随后派人前往梁山泊通报消息,自己则来到府邸附近的一处宅院。
徐和得知张叔夜来访,急忙出门迎接,问道:“嵇仲,听说朝廷派来了钦差招安,不知进展如何?”
当日,张叔夜试图招揽杨腾蛟未果,后又因呼延灼战败而心急如焚,便求助于徐和。
徐和推辞不过,只得放弃隐居生活,成为张叔夜的幕僚,并说服了杨腾蛟。
杨腾蛟虽对朝廷不满,却敬重徐和的品行,最终答应协助,现正负责训练民团。
两人落座后,张叔夜苦笑着讲述事情经过,说道:“蔡京、高俅实在可恶,竟派人破坏招安计划!”
“即便梁山劫了生辰纲,蔡京为何一直耿耿于怀?还有那个高俅,为何如此憎恨林冲?”
徐和摇头道:“嵇仲,你仍未看清局势。
生辰纲也好,林冲也罢,他们根本不在意。”
张叔夜疑惑道:“那他们为何要破坏招安?”
徐和答道:“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统管全国禁军。
若天下太平,他岂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若此次招安失败,朝廷势必继续征讨,这便是他们的机会,可以从中获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