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充一听,急忙赶到大厅,见到马政后急切询问:“马大人,当前局势如何?”
马政擦着汗答道:“敌军石炮威力巨大,我们隔着两百步只能被动挨打。
现在已有不少伤亡,大军士气低落,不知大人有何打算?”
杜充听完这话明白了马政的想法,轻咳一声说道:“敌众我寡,我军难以抵抗,眼下只好放弃青州。”
“马大人,这不是逃跑,而是保存实力,在登莱两地与敌人周旋,哪能只顾一时得失?”
杜充语气坚定,表情严肃,让人不得不信服。
马政也已无斗志,当即表示:“那我去下达撤退命令,至少要集结一部分兵力,才能退往登州和莱州。”
杜充跺脚说道:“马大人,你太糊涂了!现在敌人正攻城,你去召集军队,岂不是浪费时间?”
“一旦让敌军发现,派大军进城,我们还能逃脱吗?我们带上亲卫,即刻从东城门离开。”
马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头同意,毕竟官军的石炮根本无法触及对方。
只能挨打而无法反击,对士气打击太大。
况且敌人的石炮威力极强,每一次命中都如同 ** 般震撼,令官军毫无反击之力。
当下,杜充与马政不顾士卒还在城头坚守,仅率两三百兵马,悄然从东城门撤退。
此时城北在飞石炮的猛烈攻击下,青州北面的城墙已是满目疮痍,布满了触目的裂痕。
仿佛这座坚不可摧的壁垒即将崩塌。
徐悟锋下令稍作休整,让工匠检查石炮是否受损,以免使用时出现问题。
毕竟抛射上百斤的石弹,部件难免会有损耗。
然而,青州城头突然喧哗起来,梁山众人不明所以。
不久,只见城头升起一面显眼的白旗。
白旗作为投降标志,起源于秦朝。
秦崇尚黑色,白色为黑色的对立色,象征臣服。
后来此传统流传下来。
徐悟锋见到这一幕略感惊讶,没想到青州官军如此干脆投降。
青州以意料之外的方式被攻克。
徐悟锋本以为至少需要数日才能拿下青州,却没想杜充和马政如此果断,仅仅半天便弃城而逃。
主将一走,消息迅速传至城头,守军本就低迷的士气瞬间瓦解。
最终,一部分选择投降,另一部分则从东门逃离。
徐悟锋得知详情后,对朝廷官员的怯懦感到无奈,同时遗憾杜充逃跑速度太快。
梁山大军进城后,先张榜安抚百姓、安排俘虏。
随后,徐悟锋命令呼延灼南下夺取临朐县,张清、扈三娘向东追击逃兵,同时进攻寿光。
……
青州城东,七八辆马车组成的车队渐行渐远。
其中一辆马车上坐着一位年轻妇人,身穿鹅黄色长裙,约莫三十多岁,面容端庄秀丽,散发着知性之美。
赵员外现任莱州知州,其妻李氏原居乡间,生活平静安逸。
不料年初以来,梁山势力愈发猖獗,不仅攻陷多地,更以少胜多,大破高俅所率十万大军,公开反叛。
短短数月间,梁山军便兵临青州城下。
李氏心中忧虑重重,年初时丈夫赴莱州上任,她本欲同行,却因整理家中珍藏暂留青州。
李氏性情淡泊,除却几箱典籍并无他物让她难以割舍。
青州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历代古器多有发现。
赵李夫妇在此定居多年,收集了不少碑帖书籍及珍贵文物,如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发现的古觚古爵等,皆为难得之物。
此外,他们还保存了多年撰写的手稿,仅这些物品便需七八车装载。
因局势紧张,李氏不得不将部分重要物件藏于地窖以防万一。
清晨启程后,途中偶遇溃逃士兵,虽心生恐惧,但庆幸自己的车队满载书籍古玩,未引起溃兵注意。
李氏得知杜充、马政等人弃城而逃,导致青州失守,不禁愤慨:“堂堂朝廷官员,竟如此胆怯,眼睁睁看着贼寇得手,实在令人痛心。”想到远在莱州的丈夫,她虽忧心忡忡,但也暗自祈愿,若战事波及莱州,丈夫能坚守岗位,不负职责。
无论如何,绝不可效仿那些贪生怕死之人,抛弃城池仓皇逃离。
“若你不幸遇难,我会为你守孝尽礼,将《金石录》整理出版,让你的英名永存,不愧对忠义二字。”
李氏再次叹息,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她当然不希望丈夫遭遇不测。
然而身为莱州知州的他,肩负着守护疆土的重任。
怀着忧虑的心情,李氏继续前行。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氏回首望去,只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缓缓靠近,人数约有数千,个个身披整齐铠甲,刀剑闪耀寒光,散发出一股肃杀之气。
李氏稍感惊讶,看到队伍前的两位首领,一男一女。
男子背后立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梁山泊义士张清”。
那女子年约二十出头,发髻高挽,佩戴金钗,脚踏华丽鞋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