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婉儿也浅笑回应,单凭父亲这句话,她便明白他的心思已经发生了转变。
程夫人继续说道:“你爹这人,总是被书本误导得不清。
既然归顺了,就应该全心全意替女婿办事,让梁山泊发展壮大。”
“可倒好,他还装模作样,说自己身子不适,只干些闲差事,真让我气得牙痒痒。”
停顿片刻后,程夫人又道:“闺女,可别学你爹。
要是这次怀的是儿子,他那么宠你,你的地位就能稳住了。”
“可惜呀,你要是正妻就好了,说不定哪天,你还能当个皇后呢!”
程婉儿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母亲。
皇后?这也能提出来?
“娘,你是不是疯了?”程婉儿忍不住开口。
“你怎么说话呢?”程夫人盯着女儿,眼神里满是疑惑,语气中透着不满,“我活这么大岁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看看你那没出息的老爹,以前还跟我嘀咕,说朝廷一来,梁山泊肯定完蛋。
结果呢?”
“朝廷大军倒是来了,可全是些草包,连个精锐都没有,一触即溃,见到我女婿就跑得飞快。”
“如今你爹也不再说了,看他刚才的表情,准是后悔得要命!闺女,读书人的嘴,靠不住,千万信不得。”
程婉儿结结巴巴地问:“怎……怎么会这样?”
程夫人说道:“自古以来,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纵观历史,每逢朝代更迭,那些显赫的大族世家,号称书香门第者,又做了些什么呢?”
她继续道:“无论从前朝得到了多少恩惠,一旦旧朝覆灭,他们总是第一个改换门庭,对新主歌功颂德,摇身变为辅佐新帝的重臣。”
“不必提太远的例子,就说仙源的孔家吧,自汉代起便享有世袭爵位,历经多次朝代变迁,有谁见过孔家为哪一朝殉节?”
“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他们可以助赵氏治理天下,却无法守护江山。”
程婉儿听了,紧张得咽了口唾沫,声音微颤地问:“母亲,他真的能成就那样的功业吗?”
程夫人答道:“你夫君乃当世豪杰,放眼天下,再找不到第二个如此人物。
仅仅三年时间,他就能割据胶东,登上帝位又有何难?”
稍作停顿后,程夫人冷哼一声:“换成如今那个赵官家,能有这样的作为吗?他虽擅长吟诗作画,可惜连江山都快要保不住了!”
程婉儿听得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
程夫人接着说道:“女儿,不要再胡思乱想了,今后好好侍奉于他,让他欢喜,咱们程家未来的命运,全系在你一人身上!”
程婉儿只能连连点头。
广济军一役,梁山泊轻松拿下城池,生擒了王焕和梅展,俘获大量官军。
王焕虽然愤怒,但并非因战败而恼怒,而是因为他没有随徐京、李从吉一同投降。
来到广济军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令王焕不满的是,梁山泊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正面交锋获胜也在情理之中,可徐悟锋还动用了诡计,使他败得极为窝囊。
因此,见到徐悟锋时,王焕的脸色十分难看,而徐悟锋对此并不在意,让人将王焕与梅展押下。
王焕的态度并不让徐悟锋感到意外,倒是广济军的知州,令他有些出乎意料。
广济军的府衙内,徐悟锋端坐堂上,目光如炬。
朱樘俯身跪地,恭敬行礼:"小人朱樘,参见大王!"
徐悟锋注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自起兵以来,朱樘是首位主动投诚的朝廷命官,而且是进士出身,这一点尤为难得。
即便徐槐归降,也因徐和的劝说以及亲属关系才得以顺利加入。
相较之下,赵鼎、宗泽等人宁折不弯,至今仍坚守梁山。
因此,朱樘的行为显得格外特别。
徐悟锋试探性地问:"我已派人核查,你并无恶名,即便落入我方手中,也并无性命之虞,为何如此轻易归顺?"
朱樘低头答道:"启禀大王,当今赵天子沉迷享乐,疏远贤臣,亲近奸佞。
他沉溺虚浮之事,荒废政务,民怨载道。
大王出身草根,心系黎民,此番举义,实乃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徐悟锋听罢,不禁点头称许。
朱樘口才出众,一番话条理分明,令他印象深刻。
然而,徐悟锋心中并未完全信任此人。
在他看来,朱樘不过是走投无路才选择归附,而非出于真心。
徐悟锋思虑片刻,决定给朱樘一个看似重要却无实权的位置:"你先暂任主簿,日后若有更合适的职位,再另行安排。”
"多谢大王恩典!"朱樘连声道谢,不敢稍有异议。
处理完此事,徐悟锋随即转而处理其他事务。
此次朝廷出动十五万大军前来围剿,所运载的粮草、辎重、银两以及战利品数量庞大,令徐悟锋获利颇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