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侗族文化:侗族的“悄悄年”是石阡侗族独特的习俗。在春节期间,侗族同胞会举行各种神秘而有趣的活动 。他们会悄悄地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行简单而庄重的祭祀仪式 。此外,侗族的鼓楼建筑也是其文化的重要象征,鼓楼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侗族人民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 。
3. 苗族文化:苗族的芦笙舞是石阡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苗族同胞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会身着盛装,跳起欢快的芦笙舞 。芦笙舞动作优美,节奏明快,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的刺绣工艺也十分精湛,苗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在布料上绣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这些刺绣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品 。
4. 土家文化: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动作简洁有力,节奏明快 。在摆手节期间,土家族同胞会聚集在一起,跳起摆手舞,祭祀祖先,祈求平安 。土家的吊脚楼建筑也独具特色,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既美观又实用 。
(三)民族节日
1. 石阡仡佬毛龙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举行,是仡佬族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的盛大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举行庄重的祭龙仪式,随后舞龙队伍走街串巷,进行舞龙表演 。毛龙造型独特,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龙身一般用竹篾编制,外糊彩纸 。舞龙者身着传统服装,动作矫健,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时而腾飞,时而盘旋,场面十分壮观 。
2. 侗族“悄悄年”:春节期间,侗族同胞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就悄悄地准备过年 。他们不贴春联,不放鞭炮,一家人静静地度过除夕夜 。初一早上,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从初二开始,侗族同胞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交流感情 。在“悄悄年”期间,侗族同胞还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如唱侗歌、演侗戏等 。
3. 苗族芦笙节:苗族芦笙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期间举行 。节日期间,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聚集在芦笙场上 。芦笙手们吹奏着芦笙,苗族青年男女则围绕着芦笙手,跳起欢快的芦笙舞 。芦笙舞有多种形式,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动作优美,节奏明快 。此外,芦笙节上还会举行斗牛、斗鸡、赛马等传统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
四、经济发展:蓬勃兴起的产业格局
(三)服务业繁荣
1. 旅游业
石阡县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石阡温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石阡旅游的核心品牌之一,这里的温泉历史久、分布广、流量大、水质优 。城南温泉群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是全国唯有、世界少有的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景区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与氤氲热气相映成趣,游客不仅能在温泉池中放松身心,享受温泉带来的舒适与健康,还可参观温泉博物馆,了解石阡温泉的千年历史。
佛顶山景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生态环境原始而优美。这里生长着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栖息着黑叶猴、林麝等濒危动物。山间溪流潺潺,飞瀑流泉随处可见,徒步栈道穿梭于林海之间,是户外爱好者徒步探险、亲近自然的绝佳之地。每年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将佛顶山装扮成花的海洋,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仙人街景区凭借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仙人石板仙街和最长的空中船型玻璃悬廊等奇观声名远扬。天然石板街长约2公里,宽10 - 30米,表面平整光滑,仿佛仙人特意铺设;高悬于百米悬崖之上的玻璃悬廊,宛如一艘即将启航的巨轮,游客行走其上,不仅能体验惊险刺激,更可俯瞰脚下的壮丽峡谷风光,将千山万壑尽收眼底。
楼上古寨完整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小青瓦、封火墙、雕花窗,处处彰显着古朴典雅的韵味。古寨遵循“北斗七星”布局而建,巷道纵横交错,犹如迷宫。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座院落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是研究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每逢传统节日,古寨中还会上演傩戏、花灯戏等民俗表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保留着浓郁的仡佬族文化风情。村口的在此可以参与“敬雀节”“毛龙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品尝油茶、灰豆腐等仡佬族特色美食,学习制作仡佬族刺绣、竹编等手工艺品,深度体验仡佬族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智慧。
2. 现代服务业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石阡的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在交通物流领域,石阡已构建起“高速 + 铁路 + 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沪昆高铁、安江高速、江瓮高速穿境而过,极大缩短了石阡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规划建设中的黔北(德江)机场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石阡的交通便捷性。物流产业也随之崛起,多个现代化物流园区相继建成,整合了农产品运输、石材配送、旅游商品流通等业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