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的孩子因为惊吓和饥饿,不停地哭闹。一个伪军不耐烦地踹了牢门一脚:“哭什么哭!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李婶紧紧抱着孩子,泪水无声地滑落,心中的恐惧逐渐被一股强烈的恨意取代。
监狱外,三个村子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看着被抢掠一空的家园,看着亲人被抓走的方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愤和绝望。但这绝望之下,却有一股怒火在悄然燃烧。
“小鬼子太狠了,我们跟他们拼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红着眼睛喊道。
“拼?拿什么拼?我们手无寸铁……”一位老人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就算死,也不能这么窝囊地被他们欺负!”另一个村民握紧了拳头,“王大爷他们在里面受苦,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支书张大爷站了出来,他咳嗽了几声,声音沙哑却带着力量:“乡亲们,别慌。我相信,武工队不会不管我们,根据地的同志们也不会忘了我们。小鬼子越是残忍,我们就越不能怕!他们抓我们的人,抢我们的粮,就是想让我们屈服,但我们偏不!我们要活下去,还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张大爷的话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村民们的心中。是啊,不能屈服,不能被吓倒。亲人在受苦,家园被践踏,这口气怎么能咽下去?一股强烈的反抗意志,在每个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开始暗中联络,商量着如何营救被捕的亲人,如何给小鬼子一点颜色看看。
第四章 暗中相助
就在村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根据地的党组织已经得知了消息。县委书记在接到武工队的报告后,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日伪的报复很残忍,但这也让更多的群众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书记说道,“我们不能让群众寒心,必须想办法救助他们。”
会议很快做出决定:派出医疗队和物资,暗中进入被扫荡的村庄,救助受伤的百姓,同时设法营救被捕的村民。
夜深人静时,一支由五名医护人员和几名武工队员组成的小队,背着药箱和粮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悄悄地进入了甲村。张大爷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熟悉的八路军服装,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同志们,你们可来了!”
医疗队立刻展开工作。他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为那些在扫荡中受伤的百姓处理伤口。李婶的孩子因为惊吓过度发起了高烧,医疗队的王医生仔细检查后,给孩子喂了药,又安慰了李婶几句。李婶握着王医生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大娘,别担心,孩子会好起来的。”王医生轻声安慰道,“小鬼子的暴行不会长久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把他们赶出去。”
除了救治伤员,医疗队还带来了粮食和药品。张大爷组织村民们,把这些物资偷偷分发给那些最困难的家庭。看着手中的粮食和药品,村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还是共产党好,还是八路军想着我们啊!”一位老大娘抹着眼泪说。
“是啊,小鬼子把我们的粮食抢光了,要不是根据地的同志们送来,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根据地的帮助,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沦陷区百姓的心。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到张大爷,要求加入抗日的队伍,哪怕只是为武工队放个哨、送个信也行。
第五章 反抗的火种
有了根据地的支持,村民们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们在张大爷和武工队的带领下,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抗。
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组成了巡逻队,晚上在村子周围放哨,防止日伪的突然袭击。他们还偷偷地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割断电话线,让日伪的通讯和运输受到影响。
一天晚上,武工队得到消息,第二天会有一队伪军到甲村来征粮。王大柱立刻和张大爷商量,决定打他们一个伏击。
第二天一早,几个伪军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他们以为村民们已经被吓破了胆,毫无防备。就在他们准备挨家挨户抢粮的时候,埋伏在村口和巷道里的村民们突然冲了出来。
“打!”王大柱一声令下,土枪、土炮、锄头、镰刀一起上阵。伪军们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当场被打死,有的扔下粮食就跑,还有几个被活捉了。
这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的士气。“我们也能打鬼子了!”“小鬼子没什么可怕的!”村民们兴奋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消息很快传到了县城,小林次郎气得暴跳如雷。他没想到,在他的残酷镇压下,这些“顺民”竟然敢反抗。他立刻下令,加强对周边村庄的控制,增加巡逻队,试图扑灭这刚刚燃起的反抗火种。
但小林次郎没想到的是,他的镇压越是残酷,百姓们的反抗就越是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武工队和抗日民兵的队伍,他们利用地道、山林等有利地形,和日伪展开了游击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