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调寒泄:白领丽人腹痛记
立夏刚过,岐仁堂来了位穿职业装的年轻女士。她双手紧按腹部,面色苍白如纸,冷汗直冒。
"岐大夫,我这肚子痛得像有人用刀绞!"林女士咬牙道,"早上在办公室吹空调,突然就痛起来了,泻的全是清水,还咕噜咕噜响,吃了两片止痛药都不管用。"
岐大夫伸手触诊,指尖刚碰到她小腹,她便痛得缩身:"凉的?您小腹怎么这么冰?"
"我总觉得热,喜欢把空调调到20度,还喝冰美式。"林女士话音未落,又一阵腹痛袭来,痛得她额头青筋暴起。
岐大夫搭脉,脉弦紧如弓弦,舌苔白滑如水:"《伤寒论》说'寒邪直中太阴,腹痛呕吐,下利清谷'。你这是寒邪凝滞胃肠,寒性收引,气血不通则痛。"他转身从药柜取出理中丸,"此药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神农本草经》言干姜'温中散寒',正可破你腹中寒结。"
"这药能止刺痛吗?"林女士看着黑褐色药丸面露疑色。
"《内经》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你腹痛如刺,正是寒凝血瘀之象。理中丸温阳化湿,待寒散血行,痛自止矣。"岐大夫倒来温水,看着她服下药丸,"切记回去用热水袋温敷神阙穴,三日忌食生冷。"
三日后林女士复诊,面色已红润:"喝第一剂药就觉得肚子暖了,痛也减了大半。岐大夫,原来吹空调比吃冰还伤脾胃!"
岐大夫点点头:"《脾胃论》说'脾胃喜温而恶寒',现代人身处空调房,却不知寒邪正从皮毛、肚脐而入,直犯中焦。以后办公可备条棉围裙护住腰腹。"
二、梅雨湿泄:程序员的黏腻烦恼
梅雨季持续半月,岐仁堂来了位IT工程师。小伙子满脸油光,T恤后背印着汗渍,一进门就诉苦:"岐大夫,我拉肚子半个月了,大便黏糊糊的,冲都冲不掉,人也困得像灌了铅。"
"平时久坐不动吧?"岐大夫看着他浮肿的眼睑,"是不是总觉得嘴里发黏,不想吃饭?"
"您咋知道?每天对着电脑一坐十小时,连水都懒得喝,就靠奶茶提神。"
诊脉时,指下如触棉絮,濡软无力;舌苔白腻厚如浆糊。岐大夫翻开《脾胃论》:"李东垣说'湿胜则濡泄',你久坐伤脾,又嗜甜助湿,梅雨季节外湿引动内湿,脾土被湿邪困阻,自然泄泻黏滞。"
"那该怎么治呢?"小伙子急得直搓手。
"先祛湿健脾。"岐大夫写下除湿汤加减:"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这是仿《金匮》胃苓汤之意。再送服戊己丸,黄连清湿热,吴茱萸散肝郁,白芍缓脾急,此乃刘完素治湿泄之法。"
"为什么不用止泻药?"小伙子看着药方里没有蒙脱石散之类的药。
岐大夫笑着摇头:"朱丹溪早就警示过,湿泄初期若用收涩药,犹如'闭门留寇'。你看这药方,苍术'除湿发汗'(《本草纲目》),茯苓'通利水道'(《神农本草经》),使湿邪有出路,泄泻自止。"
一周后小伙子蹦跳着来复诊:"大便终于清爽了!您教的炒薏米赤小豆粥我天天喝,人也不困了。"岐大夫叮嘱:"久坐者当效仿'流水不腐',每小时起身活动五分钟,脾主四肢,动则脾阳升发,湿邪难侵。"
三、夜宵伤食泄:外卖小哥的"臭鸡蛋"困扰
凌晨三点,岐仁堂被拍门声惊醒。开门见是常来送外卖的小王,捂着肚子直呻吟:"岐大夫,救救我!晚上贪嘴吃了三盒炸鸡,现在又吐又泻,臭得自己都受不了!"
岐大夫点亮油灯,见小王舌苔厚腻如积垢,口中嗳气酸腐:"《难经》说'伤于食者,令人心下胀',你这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啊。"
"我天天吃外卖,怎么就这次出事了?"小王蹲在墙角直哼哼。
"《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平时三餐不定时,脾胃本已虚弱,今晚暴食油腻,脾胃运化不及,食积化腐,故泻下臭如败卵。"岐大夫取治中汤加砂仁:"人参、白术补脾虚,干姜温中焦,砂仁'化湿开胃'(《本草纲目》),再吞服感应丸消积导滞,此乃张元素治伤食之法。"
"要不要先止泻?我都拉了五次了。"小王捂着屁股直皱眉。
"急则治标,但需通因通用。"岐大夫解释,"感应丸中含巴豆霜,看似峻下,实则泻下积食后泄泻自止。正如《金匮》治'宿食在下脘者,当有所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次日午后小王来道谢,气色已恢复:"拉了两次就舒服了,肚子也不胀了。以后再也不暴饮暴食了,您说的'饮食有节'真是至理名言!"岐大夫点头:"《黄帝内经》把'饮食有节'列为养生第一要诀,现代年轻人常以夜宵为乐,却不知'胃不和则卧不安',更伤脾胃啊。"
四、职场气虚泄:经理的"午餐惊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