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岐大夫呷了口茶,"《内经》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你老公现在是肠胃被饮食积滞塞满了,属于'大实之证',就得用峻猛药'急下存阴'。就像打仗,敌人都攻到城门了,还能慢慢讲道理吗?得先拿起刀枪把敌人赶出去。"
他翻开《脾胃论》指着一段:"你看,李东垣治张仲美食伤,也是用的备急丸。但峻药不可久用,等邪去了七七八八,就得换平和的药来调养。"
说着,他开出一张方子:"明天开始,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三钱,煮水喝,这是四君子汤,能补脾胃元气。再买点炒山药、炒薏米熬粥,忌食生冷油腻三天。"
陈建国连连点头:"我以后再也不胡吃海塞了,今天这罪受怕了。"
"不是不让吃,是要会吃。"岐大夫语重心长,"《内经》讲'饮食有节',什么叫节?不是饿肚子,是不暴饮暴食。你看你们现代人,晚上十点还在吃烧烤喝冰啤,脾胃哪有休息的时候?就像机器连轴转,迟早要罢工。"
第五章 从火锅宴到养生经
三天后,陈建国来复诊,气色好了很多,肚子也平了下去。岐大夫给他诊脉,寸口脉和缓有力,人迎脉也恢复了正常。
"岐大夫,我现在才明白,您那天用备急丸不是乱用药,是有道理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觉得中医慢,现在知道了,该快的时候比西医还快。"
"中医从来不是慢郎中,"岐大夫笑着摇头,"张仲景的承气汤、孙思邈的备急丸,都是救急的猛药。关键是要辨清楚'证'。就像你这次,饮食自倍伤了脾胃,导致中焦气机壅滞,三焦气化受阻,所以才上吐下泻都不通。这时候不用巴豆破结,大黄泻下,怎么能打通堵塞的肠道?"
他拿出一本《黄帝内经》白话解:"你看这段'水谷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说的就是脾胃消化的规律。胃和肠要虚实交替,食物才能顺利往下走。你那天吃了那么多高蛋白高脂肪的东西,又喝冰啤酒,等于往肠胃里灌水泥,不堵才怪。"
陈太太在一旁插话说:"岐大夫,现在好多人跟我老公一样,经常聚餐应酬,有没有什么预防的办法?"
"有啊,"岐大夫捻着胡须,"第一,聚餐前先喝碗热汤垫垫胃,别空腹吃辣;第二,少吃冰镇饮料,脾胃喜温恶寒;第三,饭后别马上坐着,走个十分钟,但别剧烈运动;第四,万一吃多了,第二天一定要吃清淡的粥面,给脾胃放个假。"
他又补充道:"孟子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就得用猛药。但现代人大多是亚健康,属于'脾虚夹湿',更多时候需要慢慢调养。就像你们家那辆汽车,平时要定期保养,别等抛锚了才想起修。"
临走时,陈建国买了本《脾胃论》白话版,还加了岐大夫的微信。后来他常在朋友圈发养生粥的照片,配文"跟岐大夫学的,脾胃是后天之本"。而岐仁堂的诊室里,那本线装《脾胃论》依旧摊开着,书页间的银杏叶,见证着一个个现代都市里的"脾胃故事"。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