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中医的道理这么精妙!不像西医,看见哪里长东西就切哪里,根本不管根子。"
"治病如治水,堵不如疏;如理乱,诛不如抚。"岐伯年语重心长,"《脾胃论》里李东垣先生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实不光脾胃,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一损,百病皆起。我那'上中下'三法,上扶心脾,中调肝脾,下固肾元,就是要让先后天之本都强盛起来,人体的正气才能如潮水般,把病邪慢慢推出去。"
尾声:岐黄之道传千古,一缕阳和照人间
王建国康复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云州市。岐仁堂的门槛似乎更低了些,来找岐伯年瞧病的人,除了本地百姓,还多了不少从外地慕名而来的。
有人好奇地问起那治"症积"的方子,岐伯年总是笑着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哪有固定的方子?关键是要辨清寒热虚实,找到病根所在。就像王老哥的病,看似在膀胱,实则在肾,治肾就是治膀胱,这叫'治病求本'。"
他常对弟子们说:"《伤寒论》是救命的书,《内经》是明理的书,《金匮要略》是治病的书。学中医,要把经典读活,看到的是病人,想到的是天地阴阳、脏腑气化。就像那附子,《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为啥能破症坚积聚?就是因为它能温通阳气,阳气通则积聚散。但用附子不是蛮干,要知其性,晓其变,配伍得当,才能如将用兵,所向披靡。"
夕阳西下,岐仁堂的药香与邻家厨房的炊烟交织在一起,飘向暮色渐浓的老城。诊室内,岐伯年正为一位新患者切脉,窗外的老槐树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岐黄之道的千古智慧——那坎中的一点真火,终究能化开人间的寒瘀,让生命如离水般重新焕发生机。而这,正是岐大夫们代代相传的悬壶真意。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