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头的积雪尚未化尽,檐角仍挂着一串串冰凌。
陈子元站在议事殿前,望着阶下聚集的一众军机大臣与将领,眉头紧锁。
大汉新岁初启,万象更新。然而他心里却沉如铅石。
西域战火未熄,南疆又生波澜。
上月,徐庶率军远征南半岛,彻底将扶南王庭扫平,将其地纳入版图。
消息传至洛阳时,百官皆喜,唯独他一夜未眠——新增沿海防线绵延千里,而眼下大汉海军不过三万余人,战船百余艘,如何守住这片浩瀚海疆?
“诸位。”陈子元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殿中众人肃然,“今日召集各位,非为庆功,而是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
殿中一片沉默。
甘宁站了出来,抱拳道:“先生所言极是。末将已草拟了一份扩军计划,拟增兵五万,建造大型战舰三十艘、中小型战舰两百艘,设四大舰队分驻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地。”
他说完,便将一份厚厚的文书递上案前。
陈子元接过,翻开几页,眼神逐渐冷了下来。
“这计划……太粗略了。”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兵力部署在哪?补给线如何维持?造船所需木材从何而来?各舰队职责是否明确?这些都没有写清楚。”
甘宁面色微变,额头渗出细汗:“末将……确实考虑不周,但扩充海军势在必行!”
陈子元抬起头,目光如炬:“我当然知道海军必须强盛,但若无章法地扩建,只会劳民伤财,空耗国力。你要的是真正能御敌于海上,而不是造一堆摆设。”
甘宁低下头,拳头紧握,却又说不出反驳之词。
殿中气氛一时凝重。
这时,诸葛亮缓缓开口:“扶南虽灭,其王族逃亡东南亚,极有可能借势反扑。南方海域广阔,若不布防严密,敌人可随时自海路袭扰我沿岸州郡。”
他的声音沉稳,语气却不容轻忽:“我建议,在南海设立常驻舰队,并在交趾、合浦等地增设港口与哨所,以防万一。”
陈子元点了点头:“孔明所言正是关键。我们必须将南部海域视为第一要务。”
正说着,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斥候闯入殿中,单膝跪地:“报!交趾急报,有不明舰队出现在南海水域,疑似为扶南残部与林邑联军!”
殿内众人顿时哗然。
陈子元神色一凛,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拉满。
他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今日会议至此为止。我即刻下令,召工部、户部、水师各司紧急商议,七日内务必拿出详细可行的扩军与防御方案。”
说罢,他望向甘宁:“你回去后,重新修订你的计划,我要看到更详实的数据和战略布局。”
甘宁重重一抱拳:“末将领命!”
陈子元转身欲走,却被身后一声唤住。
“先生。”
是庞统的声音。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去。
“此事关乎大汉百年基业,”庞统缓缓说道,眼中透出一丝深思,“我支持扩军,但更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否则,再多的战舰,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此话一出,殿中众人皆陷入沉思。
陈子元看着庞统,良久,轻轻点头。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留下一句淡淡的话:
“那就从制度开始。”议事殿内,余音未散。
庞统站在陈子元身侧,目光如炬,缓缓道:“先生,扩军势在必行,我大汉如今国库充盈,粮仓满溢,赋税稳中有升。若连这点军备之需都难以承受,那何谈四海为疆、万邦来朝?”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加重:“但问题在于——人。”
“人?”甘宁皱眉。
“不错。”庞统点头,“再多的战舰、再强的兵员,若无统一调度、明确职责,终究不过是一盘各自为政的乌合之众。今日可御敌于南海,明日或有异族自东海而至,若无统筹指挥,岂不处处被动?”
陈子元沉默良久,他知道庞统说得没错。
海军若要真正成为国之重器,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和几艘战船,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编制、指挥、后勤到训练,皆需井然有序。
他转头看向诸葛亮,后者微微颔首,轻声道:“统哥所言极是。以我在荆州治水军之经验来看,若无系统指挥,舰队之间协同困难,遇敌则易被各个击破。”
此言一出,众人皆陷入沉思。
最终,陈子元开口,语气坚定:“好,那就先立制度,再定扩军。”
军机处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各部尚书、参军、将领悉数到场。
会上,庞统力主建立海军总署,统辖四大舰队,设参谋司、补给司、训练司、监察司等下属机构,分别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负责。
这一提议得到军机处一致通过。
然而,当提案送入参议院时,却遭遇了一贯的敷衍与拖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