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如暴雨般闪烁,快门声此起彼伏。宋喻站在画廊中央,看着眼前人头攒动的开幕式现场,嘴角挂着罕见的满意微笑。三个月的筹备,无数次争吵与妥协,最终呈现在眼前的是远超预期的成功。
"《城市触觉记忆》开展一小时,已经卖出六件作品。"林妍在他耳边低语,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BBC艺术频道要求专访,MoMA策展人正在和祁安交谈。"
宋喻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展厅另一端的祁安身上。艺术家穿着一件深灰色高领毛衣,阿尔法安静地趴在他脚边。即使在这样的喧闹中,祁安依然保持着那种独特的沉静气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隔着一层透明的膜。
"他看起来不太自在。"宋喻皱眉。
林妍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被太多人围着了吧。要我过去解围吗?"
"我去。"宋喻整理了一下领带,大步穿过展厅。
当他走近时,听到MoMA策展人玛丽安正在热情洋溢地赞美:"...惊人的空间感!这件作品让我想起康定斯基的构成系列,但更有温度,更..."
"康定斯基依赖色彩理论。"祁安平静地打断她,"我的作品不涉及色彩,只有空间、材质和温度变化。触摸右下角那个金属片,告诉我你感受到了什么。"
玛丽安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但还是按照指示触摸了作品:"嗯...冰凉,光滑,但有一些细小的凹凸?"
"那是纽约中央公园的地形图微缩版。"祁安的声音带着一丝宋喻熟悉的固执,"基于我失明前最后一次看到的景象。那些'凹凸'是公园里的小径和湖泊。"
玛丽安的眼睛瞪大了:"你是说..."
"视觉记忆转化为触觉语言。"宋喻适时插入对话,递给玛丽安一杯香槟,"祁安的作品需要时间'阅读',不是一眼就能理解的快餐艺术。"
"宋总监。"玛丽安转向他,"你们这次合作太成功了!《艺术评论》称这是'视觉与触觉的完美对话'。"
宋喻礼貌地点头,同时不动声色地站到祁安身侧,为他挡住了一部分人群的视线:"谢谢。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我们的画册有详细创作过程记录。"
送走玛丽安后,宋喻低声对祁安说:"需要休息吗?你的呼吸频率比平时快30%。"
祁安转向他,眉头微挑:"现在你开始观察我了?"
"只是学习你的方法。"宋喻轻轻扶住祁安的手肘,"后面有休息室。"
祁安摇头:"再坚持一会儿。周炜来了吗?"
"在角落里,已经盯着你的作品看了半小时。"宋喻压低声音,"我猜他在考虑怎么下笔才不会显得自己之前判断失误。"
祁安嘴角微微上扬:"带我去见他。"
宋喻犹豫了一下:"你确定?"
"非常确定。"
当两人走近时,周炜正弯腰观察一件悬挂式雕塑,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表面纹理。看到他们过来,他立刻直起身子,恢复了那副居高临下的表情。
"周先生。"祁安主动开口,"您觉得作品怎么样?"
周炜清了清嗓子:"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但艺术价值还有待观察。"
"您刚才触摸的是《无光之虹》第三部分。"祁安平静地说,"基于我梦中见到的颜色。是的,盲人也会做梦,只是形式不同。"
周炜的表情变得复杂:"你怎么知道我触摸的是..."
"呼吸变化。"祁安微笑,"当人们被真正打动时,呼吸会变得更深、更慢。您刚才的呼吸频率降低了至少40%。"
宋喻差点笑出声。周炜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只是哼了一声,转身离去。但宋喻注意到,这位苛刻的评论家在离开前又回头看了那件作品一眼,眼神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
"你刚才是在炫耀吗?"回到展厅中央后,宋喻忍不住问。
"只是陈述事实。"祁安无辜地说,但嘴角的弧度出卖了他,"对了,庆功宴几点开始?"
"八点,但我们可以晚点到。"宋喻看了看表,"或者干脆不去。这种场合对你来说太累了。"
祁安摇头:"不,我想去。只是...如果人太多,可能需要你的帮助。"
宋喻点头,突然意识到祁安看不见这个动作,又补充道:"没问题。"
晚上八点半,四季酒店的宴会厅灯火通明。宋喻站在入口处,看着祁安在陈姨的帮助下整理领结。艺术家今晚换了一身全黑西装,衬得肤色更加苍白,在灯光下几乎有种透明的质感。
"紧张?"宋喻走近问道。
祁安摇头,但手指无意识地调整着袖口:"只是不习惯这么多人的密闭空间。声音太杂乱,很难定位。"
宋喻思考了片刻,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试试这个。"
祁安接过物品,手指仔细探索:"耳塞?"
"特制的,能降低环境噪音但不影响对话。"宋喻解释道,"我...有时候社交场合也需要这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