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嫩才要规范!" 陈永年的声音像磨豆浆的石磨,"每块豆腐的公章清晰度必须≥90%," 他指着审批机,"达不到标准,豆腐坊的黄豆配额扣三成!" 高小林赶紧打圆场,用钢笔在豆腐上描红印:"陈股长," 他指着豆腐纹路,"这叫 ' 手工防伪纹 ',比机器盖的有韵味," 又冲周老汉眨眼,"就说豆腐的嫩滑度代表 ' 为人民服务的温度 '。"
黄昏时分,周老汉扛着盖满公章的粗瓷碗离开,审批科的吊扇还在吱呀作响。高小林望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荒诞的审批就像点豆腐的石膏,把黄豆和公章搅得难分彼此 —— 黄豆要测基因,豆腐要盖红章,连点浆的时辰都得对文件,比老槐树的根须还复杂。老马吧嗒着旱烟,望着窗外豆腐坊的幌子,幌子上新写的 "非遗豆腐" 标语比粮站的招牌还醒目:"高科长," 他敲了敲算盘,"咱这审批,算是给豆腐点出个新祖宗了?"
深夜的审批科,月光透过黄桷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高小林摸着周老汉送的 "审批豆腐",豆腐上的红章在月光下泛着微光,突然听见审批机发出 "咔嗒" 异响 —— 这次卡的是《豆腐分子结构协同发展规划》,文件里赫然写着 "每立方厘米豆腐需含 3 个审批章印"。他笑了,笑得吊扇的影子跟着晃悠,心想当豆腐都要背着公章上桌,这机关大院的荒诞,可不就是锅永远煮不熟的豆浆么?
而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豆腐坊的石磨上,周老汉会发现新出的豆腐上,歪扭的公章印比石膏点还红,陈永年会带着放大镜来测公章清晰度,赵师傅会用豆腐给审批机做保养,小五会偷偷在豆腐脑里加酱油,而高小林,会在 "豆腐审批综合征" 的头痛中,对着新送来的《传统工艺与公章融合标准》画圈 —— 就像机关大院的春天,永远带着公章的红、黄桷树的绿,和审批机永远修不好的咔嗒声,在黄豆与石膏的荒诞共舞中,磨制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滑稽与无奈。
喜欢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有关部门机关轶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