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低沉的嗡鸣。顾沉舟沉默着,短暂的十几秒对苏星晚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他抬起眼,目光沉静地看进她写满焦虑的眼底。“星晚,”
他开口,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力量,“冷静。听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刻意强调了“千载难逢”,“它意味着一个真正广阔的平台,能让你的音乐被更多人听见、认可,这可能是你走向更大舞台最关键的一步。”
他顿了顿,凝视着她的眼睛,“至于学院的论坛,它的重要性我懂。但并非没有转圜余地。我们…一起去跟负责的张教授谈谈,好不好?把情况原原本本说明白,看看教授那边,能否为你开个口子,比如提供论坛录像,或允许你后续通过其他方式补足关键的研讨内容?”
苏星晚下意识地咬住下唇,几乎咬出血痕。眼中的光芒剧烈闪烁,希望与恐惧交织。“可是…沉舟,”
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泄露着脆弱,“我真的很怕…怕张教授会觉得我不务正业,怕错过现场互动和即时反馈,我的课题会…会一塌糊涂。学分怎么办?影响太大了……”
巨大的不确定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心脏,让她窒息。
顾沉舟没有犹豫。他伸出手,宽厚温暖的手掌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轻轻落在她单薄的肩上,安抚地拍了拍。眼神异常坚定,像磐石,像锚点。“别怕,”
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我陪你一起去面对张教授。就算…就算最后真的需要补课,缺多少内容,我帮你补多少。我保证,你的成绩单上,绝不会因此留下遗憾。相信我。”
这承诺像一道破开阴霾的光。苏星晚望着他深邃眼眸中那份毫无保留的支持与笃定,那份沉甸甸的惶惑,竟奇异地被驱散大半。一股混合着感激与依赖的暖流涌上,冲得眼眶微酸。她用力吸了吸鼻子,像是汲取他传递的勇气,终于重重地点头,声音虽轻却不再颤抖:“嗯!”
去见张教授的路,每一步都踩在忐忑的鼓点上。顾沉舟沉稳地走在苏星晚身侧半步的位置,像一道无声的屏障。办公室里,张教授听完了苏星晚紧张但条理的陈述,又仔细看了顾沉舟补充提供的邀请函和日程对比,手指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敲,镜片后的目光锐利深邃,沉默的时间仿佛被拉长凝固。
“苏星晚同学,”
张教授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学者的审慎,“你面临的矛盾,很有代表性。追求艺术梦想的舞台,与夯实专业基础的学术活动,都是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目光扫过两个年轻人紧绷的脸,“‘星辉杯’的平台价值,我有所耳闻,对你个人音乐道路的发展,无疑极具推动力。”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但‘前沿交叉学术周’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现场性------思想的即时碰撞、顶尖学者面对面答疑的深度、小组协作研讨的实践过程,这些,是录像和资料无法完全复制的。它关乎的不仅仅是学分,更是你专业视野的深度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敏锐度。”
苏星晚的心随着教授的话一点点下沉,指尖冰凉。顾沉舟放在身侧的手悄然握紧。
“不过,”
张教授话锋再转,目光落在苏星晚因紧张而发白的脸上,又瞥了一眼旁边脊背挺直、神情专注的顾沉舟,“机会难得,你的热忱与天赋,也需要舞台验证激发。”
他沉吟片刻,仿佛在做一个重要权衡,“这样吧。我同意你以个人名义参加比赛。”
苏星晚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顾沉舟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一分。
“但是,”
张教授竖起一根手指,语气不容置疑,“条件有三:第一,比赛结束一周内,你必须主动联系小组长和成员,拿到完整详尽的研讨记录和分工资料,了解项目进展及你缺席的影响------这是必须完成的沟通义务;第二,你需要自行观看论坛全程录像,并针对与你课题关联度最高的两个专家报告,分别撰写不少于三千字的深度分析报告,重点剖析其对你研究方向的启发与应用点;第三,”
他的目光锐利转向顾沉舟,“既然顾同学承诺了学业支持,那么苏星晚这两份分析报告的初稿质量,以及后续她补上小组项目缺口的成效,由你先行把关。达到基本要求后,再提交给我审阅。若最终质量不合格,”
他看向苏星晚,眼神带着警示,“不仅论坛实践学分拿不到,本学期课题研究评级也会受实质性影响。明白了吗?”
这条件如同三道必须翻越的山梁,沉重但非绝路。苏星晚只觉压在心头的巨石被移开一道缝隙,新鲜的空气涌入肺腑,带来劫后余生般的眩晕与激动。巨大的感激瞬间淹没了她,看着张教授,嘴唇翕动,一时组织不起完整句子,只能用力、反复地点头,眼中迅速蒙上水雾:“明…明白了!谢谢张教授!真的…太谢谢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