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视着镜头,没有回避,没有闪躲,像在直视每一个屏幕背后或质疑、或好奇、或恶意的目光。
“大家好,我是苏星晚。”她的声音平静而清晰,没有委屈,没有控诉,只有陈述事实的坦然,“这段时间,关于我的种种传言甚嚣尘上。我选择了沉默,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 她微微顿了一下,目光似乎穿透屏幕,望向更远的地方,“我相信,音乐本身,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是因为沉默,有时也会成为纵容谎言的帮凶。”
她微微侧身,从琴凳旁拿起厚厚一摞边缘已经磨损、写满各种颜色笔记和修改符号的乐谱手稿。纸张的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她将手稿一页一页,对着镜头平静地展开,如同展开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袒露灵魂的印记。
“这是《星尘回响》的‘出生证明’。从最初在旅行火车上,被窗外流星划过夜幕的刹那灵感击中,随手记下的几个动机碎片……” 镜头推进,特写落在几张边缘卷曲的便签纸上,稚嫩的笔迹记录着零散的音符,旁边还画着潦草的流星图案,日期标注清晰。“……到后来在琴房里无数次自我否定、推翻重来的痛苦挣扎。” 厚厚的手稿内页展现在镜头前,布满了用不同颜色笔(红笔的激烈划痕,蓝笔的冷静分析,铅笔的犹豫修改)划掉的大段旋律,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情绪不对”、“太匠气”、“寻找更纯粹的星光感”、“深夜三点,绝望”等批注,字迹由工整变得凌乱,甚至有些页面被力透纸背的笔触划破,透露出创作时炼狱般的煎熬。“……再到最后找到突破点,旋律如泉水般自然流淌的那个凌晨……” 后面的谱面变得清晰流畅,修改痕迹减少,在某一页的角落,甚至有一个小小的、画得并不好看的笑脸,旁边标注着:“成了!天快亮了!”
“有人说我抄袭‘夜莺’的废弃作品?” 她拿起一张打印出来的所谓“雷同谱例”,嘴角勾起一抹极其浅淡、却带着锋利感的弧度,眼神锐利如刀锋,“很遗憾,那位神秘的‘夜莺’女士从未在任何平台发布过任何完整作品。而这份所谓的‘证据’,” 她放下那张纸,语气斩钉截铁,“经过林擎教授团队的专业技术鉴定,音频是后期合成拼接的,谱例是恶意篡改移花接木的。” 镜头适时切换,展示了几张关键的鉴定报告截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音频拼接的痕迹和谱例篡改的技术分析。“技术手段可以伪造声音和图像,” 她直视镜头,声音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但它伪造不了创作时灵魂的轨迹和时间的烙印。”
她放下手稿,双手轻轻交叠放在膝上,重新看向镜头深处,目光坦荡而灼热,仿佛能点燃人心。
“音乐对我而言,从来不是换取名利的工具。它是深夜无人时的低语,是灵魂深处无法熄灭的火焰,是我与这个世界沟通最纯粹的方式。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我交付的是我毫无保留的赤诚与热爱。” 她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金石之音,“我尊重每一个为音乐付出心血的人,也绝不容忍任何人,用卑劣的手段,践踏这份热爱,玷污音乐的圣洁!”
她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铿锵,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重量和穿透力,仿佛每个音节都敲打在观看者的心上。那份经历了巨大风暴洗礼后的平静与坚定,反而比任何声嘶力竭的辩白都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冲刷掉一切污浊,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苏星晚,问心无愧。” 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如同淬火的星辰,“我将继续走下去,用我的作品,用我的琴声,证明这一切。”
视频的最后,她没有再说话。只是微微吸了一口气,转过身,面向那架沉默的三角钢琴。镜头静静地定格在她挺直的背影上。然后,纤细却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手指抬起,落下,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
一串清澈、纯净、如同山涧清泉涤荡尘埃般的钢琴旋律,从她指尖流淌而出。那正是《星尘回响》最核心、也最动人的那段主题动机,此刻被她以最本真、最质朴的方式演绎出来,没有炫技,没有修饰,只有音乐本身最原始、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她灵魂的呐喊与宣言,是愤怒,是澄清,更是对音乐本身最虔诚的献祭。琴声在寂静的画面中流淌、回荡,带着抚平伤痕的力量,也带着不屈的坚韧……最终归于平静。
屏幕上只剩下两行简洁的字幕:
【真相附件(含完整创作手稿扫描、技术鉴定报告全文、证据链) - 已置顶】
【我的音乐,永不沉默。】
视频如同一颗投入死寂深潭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发布后的短短一小时,播放量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评论区和转发链彻底沸腾!舆论的风向,在铁证和那份沉静而强大的力量面前,开始了惊天逆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