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沉舟深深地凝视着她,没有立刻追问,也没有劝阻。他能看到她眼底那片狼藉战场后的废墟,也能看到废墟之上重新燃起的、带着痛楚却更加清晰的意志。他点了点头,只简单地说:"好。外面冷,穿上外套,我陪你。"
夜色更深,雨不知何时停了,留下湿漉漉的街道和清冽的空气。他们并肩走在酒店附近一条相对安静的林荫道上。高大的梧桐树在路灯下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潮湿的落叶踩在脚下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冰冷的夜风拂过脸颊,带着植物和泥土的气息,像一只无形的手,轻柔地梳理着苏星晚纷乱如麻的思绪。
她沉默地走着,顾沉舟也默契地保持着安静,只是手臂始终虚虚地环在她的身侧,保持着一种无声的守护距离。城市的喧嚣被树木过滤,只剩下一种模糊的背景音。在这份带着凉意的宁静中,苏星晚混乱的脑海似乎也慢慢沉淀下来。
她开始尝试剥离那些喧嚣的噪音------无论是网络上恶毒的箭矢,还是内心深处恐惧的低语,还有顾沉舟那份沉甸甸的忧虑------去触摸那个最核心的问题:音乐,对于她苏星晚,究竟意味着什么?
仅仅是功成名就的阶梯吗?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不,不是的。记忆的闸门被这寂静的夜悄然推开。
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小的、光线有些昏暗的琴房。午后慵懒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纱窗,在磨得发亮的深棕色钢琴漆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微尘。小小的她,脚还够不着踏板,只能坐在高高的琴凳上,努力挺直小小的脊背。母亲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面容温婉,眼神却带着一种苏星晚当时无法理解的、沉淀下来的光芒。母亲的手覆在她的小手上,引导着她的手指去触碰那光滑冰凉的黑白琴键。
"晚晚,听,"母亲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像在讲述一个秘密,"这个音,像不像清晨草尖上第一颗露珠滴落的声音?"指尖按下,一个清亮的单音在小小的空间里漾开。
"那这个呢?"母亲又按下一个稍低的音,"像不像森林里,小熊踩着厚厚的落叶,慢慢走回家的脚步声?"
接着,母亲的手带着她的小手,在琴键上划出一串连贯的音符。"晚晚,感觉到了吗?这不是在按按钮,是在说话。用你的心,去告诉这些琴键,你看到了什么?是窗外飞过去的那只小麻雀?还是昨天故事书里那个迷路的小公主?音乐啊,是心长出的翅膀。"
母亲的手温暖而稳定,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引导。她很少严厉地要求指法多么标准,速度多么精准,她更在意的是:"晚晚,你弹这个乐句的时候,心里是什么颜色?是暖暖的黄色,还是有点忧郁的蓝色?"她会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然后温柔地说:"妈妈好像听到了小公主在哭?那我们试试,让下一个音像一缕阳光照进来,暖暖地安慰她,好不好?"
那时,音乐对苏星晚而言,就是母亲温柔的声音,是琴房里浮动的金色尘埃,是黑白琴键上变幻出的奇妙童话世界。每一次触碰,都是一次心灵的探险,一次情感的释放。快乐时,指尖会跳跃出轻快的小溪;委屈时,琴键会流淌出安抚的低语。音乐是她和世界对话的秘密语言,是她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容器。成功与掌声,在那个小小的琴房里,遥远得如同另一个星球的故事。
后来,母亲因病不得不彻底放下了钢琴。那架承载了无数童话和低语的旧钢琴被蒙上了厚厚的绒布,像一个沉睡的巨人。琴房里的光,似乎也随着母亲的叹息一起黯淡了下去。但母亲眼中那份对音乐深沉却无奈的爱,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苏星晚的心底。她开始更加刻苦地练习,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她想要弹得更好,好到能发出更亮、更远的光芒,好到能连带着母亲那份被生活尘封的梦想,一起照亮。这份责任感和对母亲的爱,渐渐融入了她对音乐的理解,成为她生命乐章中一个沉重而温暖的低音部。
再后来,她考入了顶尖的音乐学院,遇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遇到了顾沉舟。音乐的维度在她眼前不断延展。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人类共同精神的载体。《命运回旋》中那与命运搏斗的嘶吼,《银夜即景》里那朦胧流转的光影,《风暴叙事曲》里奔涌的激情与不屈......每一次深入研习,都像打开一扇通往伟大灵魂的门。她开始渴望,渴望自己的指尖也能流淌出具有这种力量的作品,渴望自己的音乐能真正抵达人心,引发共鸣,哪怕只是激起一小圈涟漪。这份渴望,不再是童年单纯的诉说,也不再是背负母亲梦想的沉重,而是逐渐升华为一种更纯粹的、想要通过音乐本身去表达、去连接、去创造价值的使命感。
如今,星辰音乐制作公司的邀请,像一道强光,骤然照亮了一条看似能将这份使命感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的道路。它许诺舞台、灯光、掌声,许诺让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这诱惑力是致命的。但这条捷径的代价是什么?会不会在追逐聚光灯的过程中,迷失了最初在琴房里用音符讲述童话的那份纯粹?会不会在商业的包装和市场的需求下,渐渐模糊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声音?会不会因为疲于奔命,而失去了那份在音乐中沉浸、思考、慢慢生长的空间和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