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沉舟履行着他的承诺。他没有再主动提起合作的事,避免给她压力。但他用行动构筑着更坚固的堡垒。他会默默记下她随口提到的想听的某场小型室内乐演出,搞到两张票;会在她熬夜赶分析报告时,煮好温热的牛奶放在琴房门口;会在她对着复杂的对位法作业眉头紧锁时,递过一块她喜欢的抹茶蛋糕,说一句"歇会儿,脑子需要糖分"。他依旧陪她练琴,在她弹奏《暮色随想》时,会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然后在结束时说:"刚才那个渐弱......像月光慢慢沉进湖底,很美。" 他的存在,像一张无形的、温暖的网,兜住了她所有可能下坠的时刻。
苏星晚也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她没有贸然联系林宇,而是找到了几位相熟的、已在业内小有成绩的师兄师姐,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
"李师兄,听说你和'新声代'工作室合作过?他们那边艺人日常的节奏......大概是什么样的?"一次课后,她装作不经意地问起。
那位戴眼镜、气质沉稳的师兄推了推镜框,露出一个过来人的苦笑:"星晚啊,怎么突然问这个?想入行了?节奏?这么说吧,签了约,你的时间基本就不是你自己的了。专辑筹备期还好点,一旦进入宣传期或者巡演期......连轴转是常态。凌晨赶飞机,落地就彩排,晚上演出结束可能还有媒体群访或者庆功宴,睡三四个小时又爬起来赶下一个通告。学业?除非你是超级时间管理大师外加铁打的身体,否则基本只能挂名或者休学。谈恋爱?"他摇摇头,"看缘分,也看对方能不能扛得住这种聚少离多和永远排在你日程表后面的位置。当然,平台是真的大,曝光是真的强,熬出头了,回报也惊人。就看你想要什么,以及......愿意付出什么代价了。"
另一位性格爽朗的师姐说得更直接:"星晚,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大公司资源是好,但水也深。合同条款一定一定找专业律师看清楚,别被'星辰大海'的梦想忽悠了。分成比例、版权归属、年限、违约条款......全是坑!还有,别指望公司会把你当艺术家供着,本质上是商业合作,他们要的是能快速变现的产品。你的音乐想法?除非和市场完美契合,否则就得学会妥协,或者有足够的资本和话语权去坚持。想保持纯粹搞创作?难!你得有心理准备,进去可能要先当一段时间的'音乐打工人'。"
这些来自"前线"的声音,远比顾沉舟的担忧更具体,也更冰冷现实。它们像一盆盆冷水,浇在苏星晚心头那簇名为"星辰"的火焰上,让她发热的头脑持续降温。她开始更频繁地登录一些法律咨询网站,浏览艺人合同纠纷的案例,那些触目惊心的分成陷阱、天价违约金、版权归属争议,看得她心惊肉跳。她甚至偷偷下载了一份网上流传的、据说是某大公司的新人"标准合同"模板(虽然知道这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参考),里面密密麻麻的条款和大量对她不利的"甲方权利",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张名片背后,可能是一个多么庞大而复杂的商业机器。
压力与信息像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又一个傍晚,苏星晚从图书馆出来,抱着一摞沉重的乐谱和书籍,感觉肩膀酸痛,头脑也因为长时间专注而有些昏沉。夕阳的余晖将校园染成一片温暖的金橘色,她却无心欣赏。走到宿舍楼下的小花园,她终于撑不住,在一张冰凉的石凳上坐下,将书本放在一旁,疲惫地揉着太阳穴。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以为是顾沉舟的信息,拿起来一看,发信人却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信息内容很简短,没有署名:
"苏星晚同学:偶然听闻你与星辰音乐接触。善意提醒,巨轮虽稳,航线却不由己。小舟虽慢,方向自在掌中。无论作何选择,勿忘琴房初心。祝好。"
这则短信如同暮色中的一道微光,虽不明亮,却精准地刺穿了苏星晚心中连日积压的厚重阴霾。"琴房初心"------这四个字像一把小小的、却无比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她记忆深处那扇被尘埃和喧嚣暂时遮蔽的门。
她仿佛又嗅到了老琴房特有的味道:混合着旧书页的油墨味、木头经年累月散发的温润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母亲常用的那种带着淡淡茉莉花香的护手霜的味道。她看到午后金色的光柱里,细小的尘埃在欢快地舞蹈。小小的她,指尖笨拙地按下琴键,发出一个单音。母亲温暖的手覆盖上来,带着她的小手在琴键上轻轻滑过,像在抚摸流水。
“晚晚,听,像不像小星星在眨眼睛?”母亲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仿佛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小星晚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母亲,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钢琴键盘。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按下一个琴键,发出了一声清脆的音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