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在绝境中唯一闪烁着理性光芒的思路被点亮!那些被他们视为干扰和垃圾的数据碎片,其携带的精确到毫秒甚至微秒的时间戳,很可能就是触发这把物理锁、使其内部结构产生那个特定“齿痕”的密码序列!这是将信息(时间)转化为物理动作(锁芯运动)的终极密钥!
苏星晚团队爆发出惊人的效率,疲惫被高度亢奋的思维驱散。庞大的时间戳数据碎片被重新拾起、清洗、按照严格的时序进行排列组合。一个基于捕获的“齿痕”特征反推构建的虚拟物理锁模型在主屏幕上快速生成,结构精密复杂,充满了未知的联动齿轮和能量通道。那把被捕获的“钥匙齿痕”被模拟成一个动态的波形注入点,悬停在虚拟锁孔的上方。
“第一组时间戳序列(随机选取):注入模拟……特征谐振峰能量偏移23%,匹配失败!”
“第二组(按星图年代顺序):注入模拟……峰形畸变,未触发谐振,失败!”
“第三组(‘普罗米修斯之火’试验体植入时间序列):注入模拟……谐振峰出现!但能量特征吻合度仅72%,锁栓模拟移动……15%卡死!”负责监控模型动态的技术员声音紧绷。
……
每一次冰冷的“失败”提示音都如同重锤,敲打在众人刚刚升起一丝希望的心上。时间戳序列浩如烟海,组合方式近乎无穷,如同在宇宙尘埃中寻找特定的一粒沙子。希望的光芒在反复的失败中迅速黯淡。
“尝试‘普罗米修斯之火’项目里,试验体**死亡**时间序列!”顾沉舟的声音斩钉截铁地响起,带着一种洞悉黑暗逻辑的冰冷,“对于他们而言,‘死亡’或许并非终点,而是数据采集完成的‘关键节点’,是仪式的一部分,是……通往下一阶段的‘门’。”
苏星晚瞳孔微缩,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她迅速调出那些冰冷、残酷的记录,一组标注着“迭代终止”、“数据采集完成”的精确时间戳被提取、排序,导入虚拟锁模型。这些时间点,仿佛带着亡魂的哀鸣。
虚拟的“钥匙齿痕”波形再次落下,嵌入锁孔。
无声的模拟中,虚拟锁的内部精密结构开始高速联动,代表锁栓的光点沿着预设的复杂轨道快速滑动,摩擦产生的虚拟火花四溅……然后,在滑动到接近末端临界点(约70%行程)时,再次顽强地停住了!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卡死。
“部分匹配成功!锁栓模拟移动至71.3%行程!特征谐振峰能量吻合度提升至98.7%!”监控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振奋,但更多的是焦虑,“但是……触发最终开启、让锁栓完全到位并释放内部存储单元访问权限的能量脉冲……需要一个额外的、瞬间的超高频(EHF波段)谐波注入!必须在锁栓移动到末端临界点的**同一皮秒**内注入!这是最后的‘撞针’!”
“谐波的具体特征?波形?频率?相位?”顾沉舟追问,语速快得惊人。
“特征未知!模型是基于‘齿痕’反推,无法模拟这个独立的外部触发信号!需要现实中存在的、能产生这个谐波的‘钥匙’信号源!”监控员的回答带着绝望。
现实中的钥匙信号源?去哪里找?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是捞一根特定频率的针!众人的心如同坠入冰窟,刚刚燃起的火星瞬间熄灭。物理的壁垒之后,还有一道需要特定能量“钥匙”才能叩开的最后门闩。
“等等……”一直沉默如影子、几乎与他的工作站融为一体的秦川,再次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恐惧,而是某种难以置信的发现带来的冲击,“那个……星图碎片。编号G-7742那片……它标注的观测时间点(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和我们捕获‘钥匙齿痕’的绝对时间点(UTC XXXX-XX-XX XX:XX:XX.XXXXXX)……存在一个微小的、但精确到纳秒的**时间差**。这个差值……除以一个常数……结果是……是**整数**!”他猛地抬头,厚厚的镜片后,眼神锐利如刀,“那个常数……是脉冲星PSR B1937+21的精确自转周期(1.毫秒)!这个时间差,正好是这颗脉冲星在观测时间点后,又完整旋转了N(一个巨大整数)个周期的时刻!”
脉冲星?宇宙中的天然原子钟?精确到纳秒的周期性关联?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瞬间聚焦到那片被标记为“无用”、来自未知年代的古代星图碎片上!它上面潦草描绘的脉冲星方位图,此刻显得无比神秘。秦川没有丝毫停顿,迅速将星图碎片的高清扫描数据导入最先进的频谱分析仪,重点聚焦在其标注的、代表PSR B1937+21特征辐射的那个特定频率波段(约1400 MHz)。分析仪发出高频运算的嗡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