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苏星晚斩钉截铁,眼中最后一丝宴会厅的浮华彻底褪尽,只剩下猎人锁定猎物时的冷冽锋芒,“就从这三个点切入。林薇,继续深挖它们所有公开和可追踪的非公开数据流,建立异常模型。沉舟,联系我们在‘文明复兴会’所在国度的情报联络人,我需要最细致的背景资料,尤其是他们近期接触过的所有边缘人物和冷门项目。其他人,分头搜集‘蔚蓝守护者’和‘维纳斯之眼’所有能接触到的信息碎片,特别是涉及古老文化、非主流符号学、边缘声光物理研究的蛛丝马迹。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张精心编织了千百年的网,每一根丝线都不能放过。”
调查在高度保密和极其谨慎的状态下铺开。过程枯燥而艰辛,如同在浩瀚的沙海中筛寻金粒。苏星晚亲自带队飞赴欧洲,以文化交流的名义接触“文明复兴会”的核心学者。她端坐在古老大学城布满爬山虎的石头建筑里,窗外是悠扬的钟声,室内却弥漫着旧纸堆的尘埃味道。她耐心倾听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热情洋溢地阐述腓尼基字母对早期希腊文的影响,目光却敏锐地扫过对方研究室里堆积如山的资料,留意着那些夹杂在正规文献中的、笔迹潦草的手稿碎片和边缘被翻得卷曲的冷门期刊。
顾沉舟则在虚拟世界布下天罗地网。他与各国情报机构的隐秘协作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共享着有限的信任与海量的数据。他追踪着“维纳斯之眼”那几笔匿名竞拍资金的幽灵般的流向,发现它们最终消失在加勒比海几个空壳公司组成的迷宫中。林薇的模型日夜运转,从“蔚蓝守护者”全球数千个节点上传的庞杂环境监测数据里,剥离出几段极其微弱、不符合任何已知自然或人为声源的异常次声波记录,其时间点与组织内部通讯的“杂音”高峰诡异吻合。
线索碎片一点点汇集,指向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共同核心——一个在多个古老文明的创世神话、巫术传说乃至禁忌文献中反复出现的模糊意象:一种无需刀兵相见,便可直接作用于人心,操控意念,甚至重塑群体意志的力量。它在苏美尔泥板中被隐晦地称为“众神低语”,在埃及亡灵书的某个被撕去的章节里暗示为“拉神之瞳的投影”,在散落于安第斯山脉的印加祭司口述秘传里,被描绘为“能编织灵魂丝线的风”。这些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充满象征和隐喻,被主流学界视为蒙昧时代对未知力量的幻想投射。
然而,当这些零散的传说碎片,与那无法解读的符号、异常的数据流、以及神秘组织试图用现代科技实现全球意识控制的疯狂野心拼凑在一起时,一种令人窒息的逻辑链条逐渐清晰。苏星晚在安全屋昏黄的灯光下,将一张张标注着不同文明符号的图片和传说片段钉在巨大的线索墙上,它们之间被她用不同颜色的丝线连接,最终都隐隐指向那个虚无缥缈却又重若千钧的概念——操控思想的古老秘术。
“不是幻想,”顾沉舟站在墙前,指尖划过一条连接印加传说与次声波记录的蓝线,声音低沉而肯定,“是技术。一种我们尚未理解,但确实可能存在的、失落的技术。那些符号是它的‘操作指令’,那些异常的声光频率是它的‘载体’。”
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攫住了苏星晚。热武器的战场尚有疆界,而思想的疆域一旦被入侵,毁灭将无声无息,彻底且不可逆。必须找到源头,找到理解它的人!她目光如炬,扫过线索墙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死死钉在一张不起眼的简报上——那是林薇从浩如烟海的学术数据库角落里挖出的一篇被引用了寥寥数次的论文摘要。论文探讨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祭祀仪式中特定几何排列与声波频率可能产生的精神影响,作者署名:埃利奥·瓦伦丁教授,一位早已退休、隐居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山区小镇的冷门古代文化学者。
“瓦伦丁教授……就是他了!”苏星晚的指尖重重敲在那个名字上。
托斯卡纳的艳阳也无法完全驱散笼罩在皮恩扎小镇上空的紧张。这座中世纪风貌的小镇宛如油画,赭石色的墙壁,蜿蜒的石板路,古老的教堂钟楼沉默地俯瞰着葡萄园和橄榄树点缀的丘陵。苏星晚和顾沉舟伪装成艺术史研究者,几经周折,才在一条僻静小巷的尽头,找到了瓦伦丁教授那扇不起眼的、漆皮斑驳的深绿色木门。
门开了。站在门后的老人瘦削得惊人,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稀疏的白发贴在头皮上,但那双深陷在皱纹中的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口历经岁月淘洗却依旧澄澈的古井,瞬间穿透了苏星晚和顾沉舟的伪装。他身后,是书的天堂与地狱——从地板直抵天花板的书架塞满了各种语言、各种年代的书籍、卷轴、复印手稿,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羊皮、灰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干燥草药混合而成的奇特气味。
“为了‘众神低语’而来?”瓦伦丁教授的声音沙哑,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的造访。他侧身让开通道,门轴发出悠长而疲惫的呻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