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很穷,品行也不太好,没办法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计,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很多人都讨厌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个漂洗丝绵的老妇人看到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以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妇人愤怒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指望你报答吗!”淮阴集市上有个年轻屠夫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内心很怯懦。”接着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爬了过去,趴在地上。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带着剑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部下,一直没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韩信又归附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采用。汉王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归附汉王,还是没什么名气。做了个连敖的小官,因事犯罪,应当斩首。和他一起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斩了,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一看,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难道不想成就天下大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觉得他的话很奇特,又看他相貌不凡,就放了他,没有斩首;和他交谈后,非常欣赏他,就向汉王推荐。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也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
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觉得他是个奇才。汉王到了南郑,将领和士兵们都唱歌思念东边的家乡,很多人中途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跑了。”汉王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问:“你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没去追。说追韩信,你骗谁呢!”萧何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能和您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您怎么决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怎么能闷闷不乐地长期待在这儿呢!”萧何说:“如果决定向东发展,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他,他最终还是会走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就算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要任命他为大将,就选个好日子,进行斋戒,设置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将领们听说要拜大将,都很高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任命仪式,发现大将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惊讶。
评论
这段历史描绘了秦末楚汉时期权力格局的重塑与各方势力的动态变化,人物的性格与决策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且充满戏剧性的画卷。
项羽在分封诸侯一事上,尽显私心与短视。他表面尊怀王为义帝,实则将其远徙江南,自己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大肆分封亲信与有功将领,却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平衡。对刘邦,他虽忌惮却又不想背负违约之名,遂将刘邦封于偏远的巴、蜀、汉中,试图以章邯等秦降将封堵刘邦东进之路。这种分封方式不仅未能安抚诸侯,反而引发诸多不满,为日后的战乱埋下伏笔。如田荣因未获封而公然反抗,迅速起兵击败田都、击杀田市,自立为齐王,并联合彭越攻击楚国,直接挑战项羽的权威。项羽此举,看似手握大权,实则已在诸侯中埋下了反叛的种子,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
刘邦面对被封汉王的不利局面,起初怒欲攻项羽,但在萧何的劝谏下,迅速冷静下来,接受现实并前往汉中就国。萧何的一番话点明局势关键,劝刘邦隐忍待时,先在汉中休养生息、招揽贤才,积蓄力量再图天下。刘邦从善如流,展现出能屈能伸的王者风范。同时,刘邦通过张良贿赂项伯,成功争取到汉中之地,为日后发展赢得更多空间。入蜀途中,张良建议刘邦烧毁栈道,既防备诸侯入侵,又向项羽示弱,表明无东进之意,迷惑了项羽,为刘邦在汉中的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韩信的出现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韩信出身贫寒,早年备受屈辱,但胸怀大志。他先追随项梁、项羽,却未获重用,空有满腹韬略无处施展。转投刘邦后,起初同样未被重视,直至犯下死罪,凭借与滕公的一番对话才得以免死,后又经萧何多次举荐,刘邦才决定拜其为大将。萧何对韩信的极力推崇,凸显出韩信的非凡才能,也体现出萧何的识人之明。而刘邦听从萧何建议,以隆重礼节拜韩信为大将,展现出其用人不疑、敢于放权的领导气魄。这一系列事件预示着韩信将在楚汉争霸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刘邦的霸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这一时期,各方势力基于自身利益与野心,或隐忍发展,或奋起反抗,形成复杂多变的局势。项羽的不当决策引发诸侯纷争,而刘邦则凭借正确的战略眼光与用人策略,在困境中积极筹备,蓄势待发。韩信的加入,更为楚汉相争增添了诸多变数,历史的车轮正朝着新的方向滚滚前进。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