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单于听说汉军来了,想逃走,又怀疑康居怨恨自己,会做汉军的内应,又听说乌孙等国的军队都出动了,觉得自己无处可去。郅支单于已经出城,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军远道而来,不可能长期攻打。”于是单于穿着铠甲登上城楼,他的几位阏氏、夫人等几十人都拿着弓箭射击城外的汉军。城外的汉军射中了单于的鼻子,几位夫人也大多被射死;单于只好下城。过了半夜,木城被攻破,里面的人退入土城,登上城墙呼喊。当时康居的一万多骑兵,分成十几处,从四面环绕着城池,也与土城里的人相互呼应。夜里,康居骑兵多次冲击汉军营寨,都没占到便宜,只好退回去。天亮时,四面燃起大火,汉军官兵很高兴,大声呼喊着趁机进攻,钲鼓声震天动地。康居军队退走;汉军从四面推着盾牌,一起攻入土城。单于和一百多男女逃进内城。汉军放火,官兵们争着冲进去,单于受了伤死去。军侯假丞杜勋砍下了单于的头。汉军还找到了汉朝使者的两个符节以及谷吉等人所带的帛书。其他缴获的财物都分给了有功之人。这次战役一共斩杀了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有一千多人,把这些俘虏都分给了参与出征的西域十五国的国王。
评论
建昭三年这场在西域的军事行动,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陈汤与甘延寿当机立断,假传圣旨出兵攻打郅支单于,虽然此举冒着极大风险,但从结果来看,成功消除了匈奴郅支单于对西域的威胁,为汉朝边疆的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陈汤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果敢的决策能力,他深知郅支单于的野心与危害,明白若不及时遏制,西域局势将岌岌可危。
然而,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问题。陈汤之所以假传圣旨,是因为他深知朝廷公卿商议重大决策时,可能因循守旧、难以通过如此大胆的军事行动。这凸显出汉朝当时政治决策机制的僵化与保守,在应对边疆复杂多变的局势时,缺乏灵活性与高效性。
从军事角度看,汉军长途奔袭,深入异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安排与顽强的战斗意志,最终取得胜利,展现了汉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此役不仅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更向西域各国彰显了汉朝的国威,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对于汉元帝而言,陈汤和甘延寿虽立下大功,但假传圣旨的行为在朝堂上必然会引发争议。这也考验着皇帝的决策智慧,如何在维护朝廷法度与嘉奖功臣之间找到平衡,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这场战役如同一个缩影,反映出西汉王朝在处理边疆事务时,既有开拓进取、保家卫国的一面,也暴露出内部政治决策的种种弊端,为西汉后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