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武帝对戴权吩咐:“传贾环前来!”
戴权高声宣读圣旨:“陛下有旨,召一等宁国公贾环觐见!”
贾环步入行辕,跪地行礼:“臣,贾环叩见陛下!”
行辕里的众臣工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刚才弘武帝曾言,谁能救出大皇子和二皇子,就赐予王爵。
弘武帝看着跪在下方的贾环,心中百感交集。
他原打算待天下安定后,给贾环一个闲散的爵位,让他安度余生,却未曾料到如今的局面。
虽然计划有所调整,但也不算太大的变动。
“免礼平身。"
贾环起身答谢:“臣,谢陛下恩典。"随后站在一侧低头不语。
弘武帝说道:“贾环,朕说过,谁能救出朕的儿子,便赐予王爵,绝不食言。"
戴权宣读圣旨,封贾环为阳平郡王。
贾环忙又跪下:“陛下,救出二皇子乃臣子职责,不敢居功,恳请收回成命。"
弘武帝严肃道:“贾环,你想让朕失信于天下吗?”
张廷玉对贾环颇有好感,见林如海不在场,便说:“阳平郡王,不可违抗圣旨,你的功绩受封郡王实至名归,何况陛下当年赐蟒袍之意你不会不明白吧?”
贾环无奈道:“臣,贾环谢陛下隆恩。"
弘武帝问:“贾环,你救出二皇子时可有什么发现?”
贾环答:“陛下,这些贼人训练有素, ** 后迅速撤离,连 ** 都带走了,应该是某人训练的死士。
即使找到他们,恐怕也问不出什么,关键在于他们是如何闯入铁网山的。"
弘武帝听后脸色阴沉:“十二团营负责外围防卫,责任重大。
传旨将十二团营统领关押,没收家产。"
张廷玉劝道:“陛下,十二团营负责巨大的防御区域,几百名贼人能够潜入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是否考虑从轻处置?”
这时,牛继宗进殿禀报:“陛下,已找到贼人的藏身山洞,经过激战,击毙二百余人,俘虏百余人,审问得知这些人早已埋伏在山中,并非十二团营疏忽所致。"
弘武帝道:“即便如此,十二团营统领也难辞其咎。
传旨将其革职为民,永不录用。"
张廷玉建议:“陛下,既然事情已经查明,还是尽早回宫为宜,以免京城再生事端。"
弘武帝沉声下令:“传旨,明日回京!”
散朝后,贾环回到军帐,牛继宗等人前来祝贺,“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此时,众人已不再称呼他为环哥儿,因为国礼已超越家礼。
贾环笑着答谢:“多谢几位世伯,但陛下刚刚失去几位皇子,我们切勿得意忘形。"
牛继宗等人点头赞同,寒暄几句后各自离去。
次日,大军护送弘武帝返回神京城。
坤宁宫内,皇后得知仅剩二皇子存活,心中悲痛。
尽管幸存的是她的亲子,但她也为逝去的子女感到悲伤,随即叮嘱身边人:“贤德妃腹中的孩子务必小心守护,万不可出丝毫差错。"
御书房中,弘武帝对戴权下令:“派南燕、南言去调查,此事必定与康亲王刘向宁、郡王刘玄有关。"
“臣领旨。"
荣国府里,荣庆堂中贾母正与薛姨妈闲谈,薛姨妈因宝钗晋升四品诰命而十分满意。
“老太太,有喜事!”
鸳鸯兴冲冲地闯进来说。
贾母责备道:“鸳鸯,你这样成何体统。"
鸳鸯似乎没听见,接着说道:“老太太,三爷救了二皇子,被封为阳平郡王,您知道吗?三爷封王啦!”
贾母愣了一下,问:“你说什么?”
鸳鸯再次确认:“老太太,三爷封王了!”
贾母激动得站了起来:“是真的吗?鸳鸯,你没有骗我?”
鸳鸯笑道:“我怎敢在这件事上 ** 老太太,三爷的亲兵已先行回来报喜,宁国府现在乱成一片。"
一旁的薛姨妈也惊喜不已,宝钗不仅是四品诰命,还将成为郡王侧妃,这并非妾室,而是正室。
她忙起身行礼道:“我也来恭喜老太太!”
贾母笑逐颜开:“姨太太,一起高兴,一起高兴!”
赵姨娘住处,小鹊告知:“姨娘,前头传来消息,三爷封王了。"
赵姨娘笑着说道:"我自己的孩子我最清楚,环哥儿能封为国公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再封王,我不信有这样的好事。"
贾环回到宁国府,看到门匾已换作阳平郡王府,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宁国府的亲兵齐齐单膝跪下行礼:"给王爷千岁请安!"
贾环虚扶道:"各位兄弟不必多礼。"亲兵们见贾环虽贵为王爵却依旧平易近人,都觉得跟对了主人,个个挺胸抬头。
进入宁国府,穿过中路院直达二门,刚过二门,便见黛玉与宝钗带着一群丫头在此等候。
黛玉和宝钗同时福身道:"王爷千岁安好!"
平儿、晴雯、彩霞、香菱及小吉祥等丫头也都跪地行礼:"给王爷千岁请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