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
香菱急忙从床上爬起来,脸红地责怪道:“三爷……!”
贾环洗漱完毕,来到外间,看见身着朝服的黛玉和宝钗,疑惑地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黛玉笑着说道:“这么快就要去西府赴宴了,你还没来得及和宝丫头换装,这不是特意为了撑场面吗!”
贾环听后也笑了:“还是两位王妃考虑得周全。"
黛玉正色告诉他,贾母为鸳鸯争取到了一个庶妃的名额,并询问他接下来该如何分配剩余的三个侧妃名额。
贾环回答说:“我已经向皇后申请了九个名额,我们家的女子都是庶妃,没有侍妾。"
听到这话,丫头们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虽然她们并不在意这些名分,但能成为庶妃总比做侍妾强。
处理完后院事务后,贾环带着黛玉和宝钗前往荣国府。
荣庆堂里,贾母、邢夫人、王夫人以及贾赦、贾政等人正在花厅等候。
王夫人心里暗自埋怨,为何贾环这样一个庶出的儿子能够被封王。
贾环三人穿过二门,来到抄手游廊,两边的小丫头早已跪下,齐声问候:“给王爷、王妃见礼!”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宝钗看着跪拜的丫头们,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尊贵感,这都是眼前的男人带来的变化,她对贾环的眼神变得更加温柔。
来到荣庆堂门口,更多的丫头跪下行礼:“给王爷、王妃见礼!”
贾环抬头望见贾母带着众人迎接,除了贾母外,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以及薛姨妈都依次行礼。
贾环亲自扶起贾政,“父亲不必如此多礼,我们是一家人,这般反而让我惶恐。"
贾政笑道:“这是应该的,现在国家礼仪优先于家族礼节。"
贾母则说道:“环儿,你为贾家所做的一切,值得他们这样的礼遇。"
这时,赵姨娘走近贾环身边,抚摸着他身上的四爪坐龙蟒袍,激动地问:“环儿,你真的成了郡王?”
贾环笑着扶住她,“娘,儿子已经成了阳平郡王。"
赵姨娘忍不住泪流满面,“好,好,娘太开心了。"
黛玉见赵姨娘语无伦次,忙上前扶住,柔声劝道:“娘,咱们先进屋说话,别太激动,这对身体不好。"宝钗随后也来到赵姨娘身边,扶着另一侧。
赵姨娘看着两位美丽的儿媳,满脸欢喜,笑道:“好孩子,你们都很好,环哥儿能娶到你们真是他的福气。
若他有什么不好,尽管来找娘,看我这个倒霉的母亲怎么教训他!”
众人意识到,赵姨娘在贾府中的地位仅次于贾母,只因她是贾环阳平郡王的生母。
入座后,贾母说道:“环哥儿,你很有本事,有你在,贾家才能更兴旺。
要是老国公知道,一定在九泉之下欣慰。"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贾环笑着谦虚道:“祖母过誉了,我不过是靠着祖辈的恩泽罢了。"
贾母却摆手道:“别谦虚,我看得清清楚楚,祖宗的恩泽摆在那里,为何别人不能依靠?还是得自身努力。
身份再高,若不作为,又有何用?将来贾家还得靠你撑着。"
贾母的话让贾赦、贾政、贾琏面露羞愧之色,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王熙凤见贾母有些伤感,便岔开话题道:“老祖宗,您夸三弟就夸吧,别跟我们这些‘烧糊了的卷子’比了。
照我说啊,以后连宝兄弟都不及三弟能得您欢心,您可别偏心哦。"姐妹们听后都笑了起来。
宝玉站在贾母身旁,撇了撇嘴,心想:谁稀罕什么郡王头衔,不过是个虚名罢了。
贾母这才说道:“环哥儿的喜事,咱们两府可要好好庆祝几天。"
贾政听了,心中大悦。
看着身穿四爪坐龙江牙海水蟒袍的儿子,他满心欢喜,想着儿子成了郡王爷,以后再也没人敢轻视他。
于是他也笑着说:“母亲说得对,这么大的喜事怎能不庆贺?要摆几天流水席,好好给环儿庆祝一番。"
贾环见状急忙站起,对贾母说道:“老祖宗,此事莫要张扬。
陛下在铁网山痛失四位皇子,内心悲痛不已。
若是我们两家大肆庆祝,岂非是在皇帝面前故意添乱?”
说完,他将铁网山之行的经过详细告知贾母。
贾母听后大惊,问是谁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稍作镇定后,她说道:“环哥儿说得有理,那我们就悄悄地庆祝一番好了。"
此时丫鬟们已开始上菜,贾母说道:“大家边吃边聊,想必环哥儿也饿了。"
贾环来到男宾席,贾政主动让出主位。
贾环笑着推辞:“父亲还是坐主位吧。"
贾政严肃地摆手:“不可,国礼重于家礼,即便在家也不能过分,否则是对皇室的大不敬。"
贾环再三推辞不过,只得坐上了主位,随后贾赦、贾政等人依次入座。
贾政看到宝玉精神萎靡,心中不悦,责备道:“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你兄弟有这样的喜事,你连句祝贺的话都没有,留你在这儿有何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