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摇了摇头,走到孩子面前说道:“你们听到了吧,你们的母亲多疼爱你们,将来若有人对你们的母亲不敬,父亲可不会轻饶!”
黛玉忍不住笑了,“环儿,你跟他们说这些做什么,他们还小,根本听不懂。"
贾环听后笑着说道:"林姐姐,你有所不知,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就开始注重。"
黛玉摇摇头笑道:"简直是谬论!你见过苍哥儿和茉姐儿吗?"
贾环笑着回答:"还没呢,我刚从城外军营回来,就先来看你了。"
黛玉听后心中欢喜,笑着说:"那你快去看看他们吧。"
贾环自然明白黛玉的意思,点点头便离开了正屋,前往偏院看望宝钗和湘云。
见完宝钗、湘云以及两个孩子后,贾环才回去换洗。
晚饭时分,珺姐儿也回来了,看到贾环格外亲昵,不停地围着转,喊着爹爹,这让贾环感到十分满足。
夜晚因为黛玉、宝钗、湘云刚生产完,无法照顾贾环,这段时间他都住在平儿、晴雯等人那里,今晚则是由香菱侍寝。
西院偏房内,香菱满脸羞涩地为贾环脱下外衣,又打水亲自给他洗脚。
贾环看着害羞的香菱,笑着说:"咱们都算老夫老妻了,你怎么还这么拘谨?"
香菱脸红着低声嗔道:"三爷您花样太多,叫我如何不害羞?" 贾环听了哈哈大笑。
贾环躺在床上,望着熟睡的香菱,想着未来的事。
如今西海沿子是他的封地,需要好好规划一番,以备万一退居此地,保全家人。
只要皇家不过分逼迫,贾环并不想*。
次日早朝,林福海因喜事连连,笑容满面。
张廷玉打趣道:"如海,你不请我们喝喜酒,未免太小气了吧!"
林如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是我的疏忽,改日定请大家小聚。"
陈廷敬也笑道:"林大人,这东道你是推不掉的!"
此时,弘武帝驾到,众人行礼完毕,戴权高声宣布:"有事速奏,无事退朝!"
神京城门口,一名红翎信使闯入城门,直奔皇城而去。
弘武帝正在朝议时,红翎信使突然赶到:“陛下,平西侯八百里加急!”
弘武帝听后大惊,急忙道:“宣!”
信使进入养心殿跪拜道:“陛下,蒙古大军六十万来袭,平西侯求援。"
满朝官员皆震惊,蒙古大军为何再次进犯?是为报复前年之事吗?
弘武帝皱眉道:“诸位,雁门关现有守军二十万,但蒙古大军却有六十万,兵力悬殊,该如何应对?”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前年蒙古被阳平王重创,如今气势汹汹,图谋定然不小,请陛下速派援军。"
弘武帝点头看向英国公李泰:“英国公怎么看?需派多少援军,谁来领军?”
李泰出列恭敬道:“陛下,此番蒙古来袭,意图重大,恐有一场恶战。
臣建议出兵三十万,一举击溃蒙古,使其十年内不敢再犯我边境。
臣虽年迈,愿领兵迎战。"
邓达也请缨出战,多位元勋随之附和。
弘武帝沉思片刻道:“好,此次由英国公领军,邓达为副帅共同抵御蒙古。"
李泰与邓达领命:“臣遵旨。"他们并未再提贾环参战之事,非是李泰不愿借机除掉贾环,而是贾环如今已是郡王,若入军难免喧宾夺主,反让自己陷入险境,他不信贾环不会记恨上次的陷害。
最终,弘武帝调集地方军二十万,并从丰台大营、京畿大营抽调十万兵马,由李泰和邓达统领增援雁门关。
退朝后,贾环在宁安堂接见了牛继宗、柳芳等开国勋臣。
贾环严肃说道:“柳叔父,李泰必会趁机削弱开国一脉的势力,柳叔父需多加小心,莫要被他算计。"
牛继宗皱眉道:“王爷,如此大战,李泰还不至于胆大到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陷害开国一脉的功臣吧!”
贾环冷笑一声:“那个老狐狸狡猾得很,如果我们被他当成炮灰,免不了要损失惨重。
牛伯父,您可别忘记,京畿大营里的低级 ** ,可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
要是伤了太多,开国一脉的实力必定会大受影响!”
牛继宗听了这话,不禁倒抽一口凉气,他确实没考虑到这一点。
柳芳作为此次出征京畿大营的领头人说道:“王爷,那我们就不能让那些孩子们去了。"
牛继宗摇头说:“军机阁的命令不可违背,一旦下达调令,他们就必须前往。"
柳芳听后焦急地说:“这可怎么办?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军中,要是出了事,我家可就完了。"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自从贾环崭露头角,开国一脉逐渐壮大,各家都将优秀子弟送至京畿大营历练,如今这些人多已成长为中级将领。
一旦有所损失,谁也承受不起。
见众人沉默,贾环严肃地说:“各位,现在逃避是不可能的,只能遵从军机阁的命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