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沉声道:“你可别在这事上轻举妄动,贾环对这些姐妹都很在意,上次牛继宗夫人想为镇国公世子牛安提亲,只因贾家二姑娘不愿嫁人,就被贾家拒绝了,而且贾环还许诺三十无子方可纳妾。"
李氏笑道:“二姑娘性情独特,还有三姑娘和四姑娘呢。
老爷不必担心,我只是询问凤丫头,绝不会轻举妄动。"
王子腾摇头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待事情结束,云儿再作打算,若真能迎娶贾家的姑娘,也是他的福分。"
次日清晨,李泰集结部队离开京城,途中等待地方军马汇合。
雁门关。
平西侯望着城下连绵的蒙古军营,叹息道:“这几日我们损失了多少兵力?”
副将答道:“回禀侯爷,因蒙古频繁进攻,我军已损失三万多人。
他们不知从哪弄来火炮,但损失并不大,只有万余人。"
平西侯听后眉头紧锁,照此战损速度,不用几天,雁门关就会失守,而朝廷的援军却迟迟未到。
距离雁门关五十里处,李泰带领的三十万援军正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内,李泰坐在主帅位置,左手边是邓达及诸将列座。
李泰严肃地说:“探子回报,雁门关已被蒙古围困许久,我们现在距战场还有五十里,诸位有何见解?”
邓达道:“大帅,依我之见,可乘蒙古不备,在夜晚派遣奇兵袭击,挫其锐气。"
李泰点头赞同:“这也是个策略,诸位怎么看?”
见无人反对,他笑着道:“既然如此,我们商议派谁出击。"柳芳心中一震,明白关键时刻到了。
邓达提议:“大帅,地方军骑兵不足,建议从京畿大营和十二团营各抽调一万两千五百人,凑足五万如何?”
李泰转向柳芳与元兴勋臣边军一脉的将领问道:“两位意下如何?”
柳芳二人对视一眼,知道推脱不过,起身拱手道:“末将愿往!”
李泰闻言拍案赞许:“好,本帅在此静候佳音!”
深夜子时,柳芳整装待发,对身后开国一系的子弟说:“并非所有人都能前往,需留一半人,这其中的道理想必你们明白。"
身后众人齐声道:“属下明白!”
柳芳命手下将所有人马的马蹄用棉布包裹,随后与十二团营的队伍汇合。
边军将领目睹这一幕,迅速效仿,也让人将自家马匹的蹄子包起来。
李泰举起酒杯说道:“诸位辛苦了,本帅在此恭候凯旋归来!”
说完一饮而尽。
柳芳在行军途中与同伴商议,决定于凌晨寅时发起突袭,这是人类最为疲倦且警觉性最低的时刻,此计源自贾环所授。
黎明将至,蒙古巡逻队依旧懒洋洋地按惯例巡逻。
忽然地面传来震动,对于久居马背的蒙古人而言,这意味着大批骑兵正在逼近。
巡逻队长趴下倾听片刻后站起身喊道:“速报将军,敌军来袭!”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来自远方的箭雨,队长只觉胸口剧痛,便失去意识。
箭矢不断射来,数量渐增,整个巡逻小组被彻底击溃。
尽管动静不大,但已惊动营帐内的守军,他们掀起帐篷查看时发现同伴倒在血泊中,于是高喊敌袭。
但随后一阵箭雨掠过,营地陷入死寂。
随即全副武装的大乾骑兵挥舞刀剑冲入蒙古大营展开攻势。
但蒙古营地规模庞大,此处的 * 乱迅速引起注意,大量蒙古战士朝这边赶来。
经过一番激战,成果显着。
柳芳深知若贪功冒进恐遭反噬,毕竟这里有六十万蒙古军队,即便每人吐口唾沫也能淹没他们这支五万人的小部队。
他转向边军将领道:“该退了,否则会被拖住,到时候想脱身都难。"见将领点头同意,柳芳一声令下:“撤!”
刹那间,大乾骑兵向远方撤离。
蒙古指挥官眼见己方伤亡惨重,怎会让柳芳等人轻易逃脱,立即带领追兵紧随其后。
柳芳等人行进约三十里后,见到李泰正率部严阵以待。
柳芳示意部队分散至两侧,将 ** 通道留给了李泰。
远处的蒙古军队发现了大乾军阵,蒙古将领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南朝人果然狡猾,我们速回,向大汗汇报此事,日后必当给予他们沉重打击!”
……
李泰望着撤退的敌人,笑着问柳芳二人:“两位辛苦了,此战成果如何?”
柳芳答道:“大帅,此次夜袭大获全胜,歼敌近两万,我方仅损失两千余人。
因敌众我寡,为避免陷入苦战,属下提前下令撤回。"
李泰听后十分高兴,击溃蒙古军队才是他所期望的,削弱开国一脉的势力只是顺便而已。
于是说道:“二位将军功不可没,先回去休整,我即刻安排犒赏全军!待返回神京,定会如实上报陛下你们的功绩。"
柳芳二人相视一笑,向李泰抱拳致谢,随后返回营地休息。
接连几场大战确实令人疲惫不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