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自然明白黄夫人的心思,笑道:"亲家太太,婉儿与他们相处融洽,本想让林丫头一同前来,但我担心招致闲言碎语,便劝住了她。"
黄夫人听后更加欣喜,笑道:"理应如此。"
黄氏的声音渐响,薛蟠实在难以安坐,起身走到产房外说道:"婉儿,莫怕,我在此守候。"
黄夫人见状心中甚慰,未曾料到传闻中鲁莽的薛大傻子,竟这般体贴,为女儿感到由衷高兴。
"哇!"一声婴儿啼哭传来,薛蟠兴奋得跳起来道:"娘,生啦,婉儿生啦,我即将成为父亲!"
稳婆随即抱着包裹着的婴儿走出,道:"恭喜夫人,奶奶诞下一子。"
薛姨妈闻言大喜,连连说道:"外头凉,快将孩子抱入内室。"
薛蟠正欲进门,却被薛姨妈拦住:"那是产房,男眷不得进入!"
薛蟠虽焦急万分,却不敢违逆姨妈,只得闷闷不乐地坐下。
小丫鬟上前道:"舅舅,珺姐儿愿陪你去看小弟,如何?"
薛蟠抱起小丫鬟道:"好,珺姐儿陪舅舅一起看小弟。"
黄夫人笑着对薛姨妈道:"恭喜亲家太太,薛家添丁进口!"
薛姨妈闻言眉开眼笑,笑道:"亲家太太,同喜,同喜!"
得知薛家喜得贵子,黛玉遣人送去厚礼表示祝贺。
神京城外五十里处的玄真观,此刻已被锦衣亲军团团包围,观中道士悉数被囚。
贾环望着蜿蜒的山路,一脸阴沉地朝玄真观行去。
贾敬隐居多年,竟还念及旧主,为宁王不惜牺牲亲子,令贾环深感痛恨。
抵达玄真观,郭达已在门前等候,见贾环至,忙躬身道:"属下迎接王爷。"
贾环挥手示意,步入大殿,四下拜过之后,方在锦衣校尉搬来的座椅上落座。
"把平日服侍贾敬的年轻道士带来,本王要问话!"
郭达拱手道:“遵命!”
随后一挥袖,便有锦衣校尉离开。
很快,四个小道士由锦衣校尉带入,他们看到两边站立的锦衣亲军眼神凶狠,吓得双腿发软,急忙跪下叩头:“小的给王爷请安。"
贾环端坐上位,冷冷发问:“贾敬如何身亡,临终前是否有人见过他?如实回答,若有半句虚言,本王必严惩不贷!”
年长些的小道士刚向前挪动一步,就被旁边的锦衣校尉一脚踹倒,呵斥道:“站在原地回话,再乱动就格杀勿论!”
校尉们担心他们突袭,因此格外警惕。
小道士赶紧磕头求饶:“军爷饶命!”
贾环摆手示意:“你有话要说?”
小道士继续磕头:“回王爷的话,大老爷一如往常,并无异常。
只是做早课之后,大老爷竟悬梁自尽,我们觉得不对劲,可具体哪里不对,我们不清楚。"
贾环眉头紧锁:“你们的意思是,贾敬的死另有隐情?这几 ** 是否见过什么可疑之人?”
小道士摇摇头:“大老爷平时不怎么见人,只专注课业,这段时间也没接待外来宾客。"
贾环听后追问:“郭达,贾敬的**有什么异常吗?”
郭达答道:“王爷,经我们详细核查,确实没有问题,他是 ** 而亡。
而且其他道士也接受过询问,贾敬平时与他们并无交集,所以他们对他了解不多。"
贾环一听线索中断,挥手道:“把他们带走严加审问!”
郭达再次拱手:“是。"
正当锦衣校尉驱赶小道士时,其中一个突然开口:“王爷,我知道大老爷见过谁!”
贾环急切地问:“是谁?你说出来,本王不但饶你性命,还会让你还俗,给你一笔安家费,让你成家立业!”
小道士磕头谢恩:“多谢王爷!十天前,大老爷在后山见过一人。
那时我去方便,恰好撞见,怕被责备偷懒,我就悄悄离开了,没让大老爷察觉。"
贾环听罢眼睛一亮,问道:“你知道贾敬见到的是何人吗?”
小道士摇头回答说:“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远远看到是个年轻公子。"贾环正感到失望时,小道士补充道:“我曾听见大老爷称那位公子为冯贤侄。"
贾环听后恍然大悟,神京城里的冯姓人家中,与贾家交情不错又没有得罪阳平王的,除了神武将军冯唐,应该就是他的儿子冯紫英。
于是他急忙问小道士:“若再见到那位公子,你能认出他吗?”
小道士回答:“能认出,我从小记性就好,后来家中兄长生病没钱买药,父母无奈打算卖掉妹妹,我主动提出卖身,只为给妹妹留下一线生机。"
贾环听完笑了笑:“没想到你还这么孝顺,等你帮我办完事,我就送你回家,让一家人团聚。"
小道士连忙跪地叩头:“多谢王爷恩典!”
贾环神情严肃地说:“郭达,你带人下山,将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请到昭狱。"
郭达拱手应道:“遵王爷吩咐!”
神武将军府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