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就更不用说了,表面看似嚣张跋扈,实际上靠的是贾母的宠爱和王子腾的权势。
指望贾琏?
根本靠不住!
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希望贾琏在江南能有所作为,回来好做个大官。
男人不上进,她这种性格也不是能好好劝的,结果闹成这样也是满心酸楚。
黛玉不知两人在想什么,轻啐道:
"我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懂?"
楚稷大笑道:
"林妹妹说得对,各位妹妹最是聪慧,天下少见!"
黛玉轻啐一声,三春和湘云也脸红起来。
楚稷接着说道:“再过几日,张道长要在清虚观举办法事。
到时候我会让人把山围起来,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热闹。”
此话一出,不仅是姑娘们,连李纨和王熙凤都感到兴奋。
毕竟诗社不过是从一家转到另一家,一路上坐马车,根本没什么游玩的机会。
而清虚观位于城外的山间,是太上皇特意为张道长建造的。
若是能去观看这场法事,肯定比参加诗社或待在家里有趣得多。
若是还能在山中游览,或者趁机吟诵几首好诗,那就更妙了。
黛玉高兴地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难道我没告诉过你?即便是骗自己,我也不会骗你!”
“胡说什么……”
黛玉害羞地想要离开,这种话私下说说还行,但现在这么多人听见,实在没脸留下。
王熙凤今天也不顾礼数,赶紧拉住黛玉说:“王爷只是开个玩笑,你要是真走了,那就不对了。”
说完她拉着黛玉坐下,大声笑道:“王爷就是王爷,随便一句话就让林妹妹这样好脾气的人如此害羞。”
楚稷笑着摇头道:“我还是像林妹妹那样叫你二嫂子吧,不然确实不太好称呼。”
王熙凤惊讶地喊道:“那可是我的福气!”
楚稷哭笑不得地说:“这算什么福气,等贾琏从江南回来,那才真是你的福气呢!”
其实楚稷完全没必要称呼李纨和王熙凤,整个贾府中只有贾母值得他叫一声老太太。
因为贾母出身名门,又是贾代善的正妻。
她是大乾的国公夫人,几乎可以说是外姓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
四王府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一开始就全力支持太祖,再加上与太祖有亲戚关系,这才得以建立。
百年时光流逝,如今北静王府仍是王爵,其余三家王府中最高的也只是侯爵。
而贾家全凭自身努力取得今日地位,特别是贾代善在太上皇时期凭借征战拼得国公之位实属不易。
因此,不仅楚稷,其他皇子见了贾母亦需保持恭敬。
但对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他便可以直呼其名。
楚稷心中对李纨、王熙凤有所想法,如今称呼嫂子更是别有用心……
王熙凤听闻楚稷之言,欢喜不已,连连摆手道:“能为王爷效力是福分,做得好有赏,做不好自当受罚。”
楚稷轻笑一声,“不必如此担心。
我与开国一脉同舟共济,又与贾家交情匪浅,怎会不尽心尽力?”
“我身边可用之人不多,贾琏若真有些能力,不如让他在我身边协助。
当然,此事还需待他处理完江南督造海船之事后再议。”
王熙凤忙点头附和:“自然如此,王爷吩咐的事,他断不敢马虎。”
楚稷心中暗笑,这两个月已从江南传来消息,他对贾琏的表现颇为不满。
若只是贾琏一人前去还好,他能在家族事务中游刃有余。
但这次薛蟠同行,这位混世魔王带着贾琏出入青楼,薛蝌根本劝阻不住。
不过楚稷并不急着采取行动,目前还不是时候。
海船之事无需匆忙,有了那位被他掌控的海商船只,仿造即可。
这本就是为了从沿海运输粮食与火器到**海岸线。
想到这里,楚稷目光转向李纨,心中不禁称赞一声。
他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子,或灵动或纯洁或美艳,但从未见过像李纨这般仿佛带着书香气息出生的女人。
若论容貌,李纨不及王熙凤,但她浑身散发出一种知性的美,那不是装模作样能表现出来的。
“听闻贾家二老爷有个孙子叫贾兰,怎不见他?”
李纨愣住,随即答道:“不敢劳烦王爷如此称呼,兰儿确实在家,只是今日姑娘们都聚在一起,他不便前来。”
楚稷哈哈笑道:“这话听来不实,我虽说过妹妹们不宜见外人,但贾兰今年才多大?满十岁了吗?”
李纨点头轻声应道:“正是十岁。”
楚稷挥手道:“带他过来让我瞧瞧。”
自称为“本王”
,李纨一时不知所措。
黛玉反应敏捷,心想这或许是个机会,若贾兰能得楚稷青睐,李纨往后的生活也会顺遂些。
想到这里,黛玉起身牵着李纨的手温柔说道:“大嫂莫怕,王爷只是听说兰哥聪慧,想见见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