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秋分后的第十一日,太史局废墟笼罩在铅灰色云层下。墨九蹲在焦黑的日晷旁,指尖轻叩青铜晷面,十二道裂纹中渗出的金粉在阳光下勾勒出北斗轮廓 —— 这是昨夜阿夜用磁石粉显形的星象密文。
他从腰间解下七棱测绘仪,这是用浑天仪残片改良的机关,顶端的璇玑金指针甫一接触晷面,齿轮便发出轻快的咔嗒声。司南站在三丈外,手持《麟德历》残页对照日影:"卯初刻的日影本应落在 ' 胃宿 ' 刻度,现在却偏至 ' 昴宿 ',差了整整三寸。"
墨九突然比出 "齿轮错位" 的手势,测绘仪的指针正指向晷面下的暗格。阿夜抽出横刀撬动石座,腐朽的木香混着硝烟味涌来,露出藏在日晷底座的星象密码 —— 七组同心圆刻纹,中心嵌着半枚璇玑金符,纹路与机关盒的残片完全吻合。
"前朝宇文氏的 ' 七星锁 '。" 司南用玉佩抵住符纹,底座竟缓缓升起,露出刻在基座的微型星图,"每颗星位对应不同的日晷误差值,天枢星位的刻度被人为磨去了三分之一。"
墨九取出鹅颈铜尺,丈量晷针倾斜角度:原本应与地平面呈三十四度的指针,此刻偏向西北方三度,针尖残留的火星灼伤痕迹,与太史局纵火案的磷粉燃烧轨迹一致。他忽然从袖中抖出十二根磁针,绕日晷摆成二十八宿阵,磁针竟全部指向天枢星位的暗格。
"磁针被璇玑金干扰了。" 阿夜观察着反常的磁向,狼首护腕在金属反光中泛着冷光,"这种合金不仅能储存星象能量,还能扭曲地磁感应 —— 难怪日晷指针会出现方位偏差。"
司南翻开张恪之的验尸报告,指尖划过 "太阳穴金属丝含璇玑金" 的记录:"凶手用这种合金打造日晷指针,既能通过磁干扰改变刻度,又能在纵火时引发磷粉爆炸。墨九,把测绘数据按北斗方位标注。"
墨九点头,取出银质算盘,算珠表面刻着不同纬度的日晷修正值。他闭目回忆长安各坊的日晷位置,忽然在算珠排列中发现异常 —— 西市、朱雀大街、大明宫的日晷,其刻度偏移量恰好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看这里。" 阿夜指着日晷底座的暗格边缘,那里用波斯文刻着一串数字,"和钦天监博士尸体金属丝上的刻痕一样,是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时差换算公式。"
司南忽然想起李淳风在《麟德历》中的批注:"日月运行,迟速不均,故有盈缩之差。" 他望向墨九正在绘制的误差曲线,秋分前后的时差波动与张恪之的死亡时间完美重合:"凶手利用均时差制造时间盲区,让我们误以为案发时浑天仪的异常是天罚,实则是精密计算的机械诡计。"
墨九突然举起从底座取出的璇玑金符,符面在云层间隙的阳光下投射出微缩浑天仪。当符纹转动至天枢星位,投影竟在地面拼出太史局的平面图,火德殿位置被星芒重点标记 —— 这与残页的 "火德殿" 线索呼应。
"去火德殿。" 司南将金符收入暗袋,"那里应该藏着校准日晷的密钥。阿夜,你检查废墟中的磷粉残留;墨九,记录所有日晷的偏移数据,重点标注璇玑金部件的分布。"
火德殿的朱漆门已被烧穿,门框上的椒图纹章只剩焦黑轮廓。墨九刚跨过门槛,脚下的青砖突然凹陷,弹出七支淬毒弩箭。他旋身避开,袖中机关锁精准勾住弩机,取出暗藏的星象图 —— 正是日晷底座密码的完整版本。
"小心地板。" 司南指着砖缝间的北斗刻痕,"每步必须踩在星位上。墨九,用测绘仪扫描地砖。"
少年点头,展开袖中带状测绘仪,前端的璇玑金探头掠过地面,砖下立刻传来齿轮转动声。当探头经过 "天枢星" 位,一块青砖升起,露出石匣中的青铜钥匙,钥匙顶端刻着与日晷指针相同的星形缺口。
阿夜忽然按住刀柄,盯着墙角的焦痕:"这里的焚烧痕迹呈螺旋状,和浑天仪的青光轨迹一致。凶手在火德殿演练过日晷偏移的诡计。"
司南将钥匙插入石匣,顶面浮现出立体星图,每颗星标着不同的误差值。墨九迅速记录,发现天枢星位标注着 "+16 刻"—— 正是张恪之尸僵延迟的时间。他忽然比出 "镜像" 手势,提示星图与日晷刻度呈反向对应。
"原来如此。" 司南轻抚星图,"日晷刻度的偏移量,实际是凶手为特定星象祭祀预留的时间窗口。天枢星符的激活,需要太阳影子在错误刻度停留十六刻,正好对应璇玑金药剂的有效时间。"
墨九忽然指向星图边缘的波斯文注释,司南翻译道:"七星连珠,七时之锚,天枢为始,以血定轨。" 这与刺客密信中的预言完全吻合,证明日晷偏移并非偶然,而是七星连珠案的时间锚点。
阿夜在灰烬中发现半片齿轮,齿牙间嵌着漠北红沙:"和钦天监博士鞋底的沙子一样,说明凶手在布置日晷时,动用了突厥商队的成员。"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在西市寻获的璇玑金碎屑,与齿轮材质完全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