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子的“知识罐翻车”事件,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在春风中学高三学生间火速流传开来。大家一边同情陶子的社死遭遇,一边又对那家能开出如此“坑爹”物品的“怀安奇妙屋”更加好奇和……敬畏。
“听说了吗?陶子学姐开出的U盘,给她脑子里灌了一堆怎么给嘴唇塞盘子还有古代怎么埋死人的知识!演讲直接讲崩了!”
“噗……真的假的?这么惨?”
“千真万确!我在现场!评委脸都绿了!”
“那家店的东西……也太邪门了吧?好的好上天,坑的坑死人!”
“可不是嘛!乔英子开过神糖也开过‘过目不忘’(虽然考砸了),方一凡开出一百万,季杨杨开出给他爸的胶囊据说效果贼好……但像陶子学姐这种,真是无妄之灾啊!”
“风险与机遇并存啊!一万块,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或者……单车变轮椅?”有人调侃。
尽管有陶子的前车之鉴,但高考临近的巨大压力,以及对“奇迹”的渴望,还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书香巷深处的那家小店。“怀安奇妙屋”的名声,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在高三党中彻底打响了。尤其是那些家境尚可、成绩中游、渴望在最后阶段冲刺一把,或者像方一凡那样梦想着“一夜暴富”解决后顾之忧的学生,更是蠢蠢欲动。
然而,当他们兴冲冲地跑到小店,准备“豪掷千金”搏一把时,却被墙上的规则光幕泼了一盆冷水:
每人每周最多可购买并开启10个普通罐子。
限购!
这条之前被很多人忽略的规则,此刻成了横亘在“梦想”面前的高墙。
“一周只能买十个?”一个男生哀嚎,“我还想多开几个,总能开到我想要的吧?”
“想得美!一周十个,上限就是十万块!而且还不一定能开出来!”另一个男生计算着。
“这规则也太坑了!老板!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加钱!”有学生试图跟怀安商量。
怀安眼皮都没抬,指了指光幕旁边新增的一块小光板,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几行字:
【重要提示】:
1. 身份绑定:购买资格以首次购买时系统自动绑定的身份ID(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为准。
2. 刷脸识别:本店已启用无感刷脸识别系统(指向门口一个不起眼的黑色小圆点)。同一身份ID,无论本人或他人代购,系统自动识别,超出当周限额无法购买。
3. 严禁转卖/代购资格:任何试图通过转卖购买名额、借用他人身份等方式规避限购规则的行为,一经系统识别,该身份ID将被永久列入黑名单,丧失购买资格。
4. 最终解释权归系统所有。(怀安内心:归系统,不归我。)
“刷脸识别?系统绑定?永久黑名单?”学生们看着那冷冰冰的规则,傻眼了。这技术手段,也太硬核了吧?一点空子都不给钻?
“老板!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有人抱怨。
怀安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规矩就是规矩。小店本小利薄,经不起折腾。每周十个,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他一副“爱买不买”的佛系模样。
限购令如同一道闸门,瞬间将汹涌的购买欲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但也催生出了各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奇思妙想和策略博弈。
策略一:精挑细选玄学派
以乔英子为代表的部分“务实派”(在吃过大亏后),开始认真研究(或者说,玄学感应)罐子。她们不再像方一凡那样随手抓,而是站在展示台前,长时间地观察罐子表面流光的细微变化、颜色的深浅浓淡、甚至气场的强弱(?),试图找出一点点“好罐子”的征兆。每次购买都慎之又慎,力求把有限的次数用在“刀刃”上。
“这个!这个青色的光刚才闪得特别亮!肯定有好东西!”
“不对!你看那个紫色的,流光特别沉稳,像季杨杨开出的那个胶囊!”
“我觉得这个白色的虽然光弱,但感觉很温和,说不定能开出方圆叔叔那种有趣的东西?”
小店里经常能看到几个女生围着一个罐子“品头论足”,场面一度十分“学术”。
策略二:广撒网搏概率派
以部分家境优渥、心态“豪横”的学生为代表。既然每周只有十次机会,那就每周都来买满十个!像抽卡一样,赌的就是一个概率!十个罐子砸下去,总该出点好东西了吧?万一撞大运开个百万现金或者青级紫级的神物呢?他们往往是周五放学后或者周六上午的常客,一次性豪掷十万,开启十连抽,场面颇为壮观(虽然结果往往几家欢喜几家愁)。
“老板!十个!刷卡!”
“这个,这个,还有那边那个……对,都要!”
“灰光!又是灰光!五千块……聊胜于无……”
“白光……会唱歌的钥匙扣?什么鬼!”
策略三:信息共享互助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