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支红笔,在桌上的调研报告上画圈。窗外阳光正好,照得玻璃窗亮晶晶的,像是给他的思绪也镀了层光。
昨天刚跑完五家客户回来,桌上堆满了各种反馈记录、录音文件和小李手写的会议纪要。王海在旁边一边翻资料一边念叨:“这回可真是听了个够,感觉每个客户都觉得自己是VIP。”
“那当然。”刘好仃笑了笑,“谁花钱谁就是爷,咱得把他们当祖宗供着。”
小李在一旁插嘴:“刘哥你这话要是让客户听见了,怕是要以为我们真打算开祠堂了。”
几人笑作一团,气氛轻松了不少。但笑着笑着,刘好仃就沉下脸来:“不过笑归笑,这些意见咱们得一条条理清楚。不然下次见面,人家问起来咱们还是一头雾水。”
说干就干,他立马组织团队开始整理客户反馈。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人分了一沓资料,像拆快递一样一页页翻开,边看边做标记。
“这个客户提了好几次隔音效果,应该归到‘性能’类。”王海指着一份记录说。
“这个提了外观颜色选择,算‘外观’。”小李补充。
“还有这个——‘希望价格再优惠点’,这肯定是‘价格’类。”另一个同事也加入分类大军。
刘好仃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了几个关键词:性能、质量、价格。然后用红笔圈了起来,像是在给这三个词加个框,框出一个方向。
“大家注意一下,”他抬头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要求,而是抓住大多数人的核心需求。就像咱们做玻璃一样,不能面面俱到,但得稳住主结构。”
这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但也明白了意思。毕竟,客户需求千奇百怪,有人想要防弹功能,有人想装智能语音,还有人希望玻璃能自动擦干净……这些听着新鲜,但真要做起来,厂里怕是得改行造科幻道具了。
整理过程中,问题很快显现出来。有些客户的意见模模糊糊,比如“希望产品更人性化一点”,这种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具体怎么落实?还有些客户的建议前后矛盾,上午说希望玻璃轻一点,下午又说太轻了不放心,得重一点才安心。
“这不是客户的问题,是我们没问到位。”刘好仃摆摆手,“下次得提前准备问题清单,引导他们说出真正的需求。”
于是,他又带着团队重新梳理了一遍客户访谈记录,把每一条模糊不清的反馈都打上“待确认”的标签,准备后续跟进。
整整一上午下来,资料终于整理得差不多了。会议室墙上贴满了便利贴,按类别分成了几大块。刘好仃站在前面,像个指挥官似的扫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看起来有点模样了。”
王海看着满墙的便签,感叹道:“这要是拿去办展,都能凑个现代艺术展了。”
“别光顾着玩梗,咱们得从中看出趋势。”刘好仃走过去,指着几个高密度区域,“你们看,超过六成的客户都在关注性价比,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预算卡得很紧。”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往低价位靠?”小李问。
“不能只看价格。”刘好仃摇头,“我们得守住质量底线。客户愿意多花点钱,前提是产品真的值那个价。”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性能、质量、价格”。然后画了个三角形,把它们分别放在三个角上。
“这三者之间必须平衡,就像一块玻璃,厚薄均匀才能稳定不变形。”他说,“我们可以定一个基础款,确保大多数客户都能接受;然后再推出一些选配模块,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王海眼前一亮:“刘哥你是说,搞个‘套餐’模式?”
“对。”刘好仃点头,“比如基础款保证透光率和耐热性,附加模块可以包括智能调光、防指纹涂层等。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提升附加值。”
小李兴奋地拍桌子:“这主意太棒了!咱们还能根据客户类型推荐不同组合,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正当大家讨论得起劲时,小李突然想起什么,从一堆资料里抽出一份文件:“刘哥,这份是匿名客户发来的建议书,里面提到一个想法,说是‘智能调光+防弹玻璃’的结合体。”
刘好仃接过一看,眉头微皱:“这设想确实大胆,但目前技术难度不小,成本也会飙升。”
“那要不要考虑放弃?”王海问。
“先不急着否定。”刘好仃放下文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未来研发的方向之一,现在先把基础打好。”
说完,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智能调光+防弹玻璃(探索阶段)”,然后在下面画了个箭头,指向“中高端定位、基础款+选配模块”。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围绕产品定位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担心选配模块会增加生产复杂度,也有人担心售后服务跟不上。刘好仃一一回应,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必须确保基础款的稳定性。”他说,“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其次,选配模块的设计要尽量模块化,便于组装和更换。最后,售后方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快速响应机制,专门负责定制产品的维护。”
正说着,投影屏忽然跳出一条通知:“原材料价格波动预警:预计本月下旬部分关键材料将出现小幅上涨。”
刘好仃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默默记了下来。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除了产品设计,还得考虑成本控制。
会议结束后,大家各自散去,办公室里只剩下刘好仃一个人。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夕阳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像是在鼓励他继续前进。
这时,他注意到白板下方压着一张手写便条,上面写着:“质量不能妥协,哪怕贵一点。”
他轻轻拿起便条,嘴角微微上扬:“看来,我们的方向没错。”
窗外,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努力鼓掌。
而就在办公桌上,那份匿名建议书静静地躺着,封面上印着一行字:
“未来,不止于此。”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深圳玻璃厂打工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