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刘好仃刚从表彰大会的余温中走出,正准备回办公室泡杯茶歇口气。他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就听见手机“叮”地一声响。
是环保局发来的邮件。
他皱了皱眉,点开一看,内容简单明了,语气却毫不含糊:根据最新政策调整,市里将对制造业企业提出更高环保标准,要求玻璃厂在三个月内完成相关整改,并提交详细报告。
刘好仃看完,手里的茶杯顿了顿,心里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这像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提醒——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尽,新的挑战已经悄悄站在门口。
他抬头看了眼窗外,厂区里灯火通明,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仿佛刚才那封邮件只是个玩笑。
可他知道,这不是玩笑。
第二天上午,刘好仃召集了几个核心成员开了个小会。大家脸上还挂着昨天庆功宴的笑意,气氛轻松得像在聊周末去哪儿聚餐。
“我有个事要跟大家说。”刘好仃清了清嗓子,语气比平时沉了几分,“环保局那边刚刚发来通知,我们厂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新一轮环保升级。”
屋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
“啥?环保升级?”小李第一个反应过来,“不是去年才做过一次吗?”
“这次是新标准。”刘好仃把邮件转发到投影仪上,“你看这个排放指标,比之前严格多了。”
“这也太突然了吧!”市场部的小王忍不住抱怨,“咱们刚把客户关系稳住,现在又要搞环保整改,怕是要影响生产进度。”
“而且设备都老了,哪那么容易改。”技术员老张也皱起了眉头。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看着他们,等情绪稍微平复了些,才缓缓开口:“我知道大家心里不舒服,我也一样。但这是硬性规定,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知道隔壁那个做陶瓷的厂子吧?前年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了。几百号人一夜之间没了工作。”
这话一出,空气又凝固了几分。
“我不是吓唬你们。”刘好仃扫视了一圈,“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来了,我们就得接住它。”
会议结束之后,刘好仃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
阳光透过厂房高高的窗户洒进来,在水泥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大家都陆续坐下,有人还在低声议论着早上的小会内容。
“各位同事。”刘好仃站上讲台,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我们知道最近取得了不少成绩,订单量上涨,客户满意度提升,大家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但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他话锋一转,“环保局前几天发布了新规,我们厂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环保升级,否则可能面临停产整顿。”
底下一片哗然。
“什么?怎么又来?”
“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合规吗?”
“三个月?这也太赶了吧!”
刘好仃没有打断他们,等声音渐渐小了,才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担心生产受影响,担心自己的岗位受影响,担心又要加班加点……这些我都理解。”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但我还想请大家记住一件事——我们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偷工减料,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块玻璃,每一个环节。”
他语气温和,却带着坚定,“这次环保升级,确实是个挑战,但它也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顺利通过,不仅能保住现有的成果,还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
他环顾四周,看到有几个人慢慢点头。
“我会全程跟进这件事,也会协调资源,确保不影响大家的基本工作。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毕竟,这是我们共同的厂。”
台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慢慢地,声音变得积极起来。
“刘哥说得对,咱们以前也不是没挺过难关。”
“是啊,上次改生产线的时候多难,不也过来了?”
“要我说,这次说不定还能倒逼我们把一些老设备更新一下。”
刘好仃听着这些声音,嘴角微微上扬。
会议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小李就推门进来了。
“刘哥,我觉得你今天讲得特别好。”小李一边递水一边说,“不过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咱们真能在三个月内搞定这事?”
刘好仃接过水,笑了笑:“你说呢?”
“我……”小李愣住了。
“还记得我们是怎么熬过那次产品迭代的吗?”刘好仃放下杯子,“那时候也是没人看好我们,觉得一个小厂根本搞不出什么名堂。但我们不仅做了出来,还卖得好。”
小李点点头:“是啊,那次真是拼了命干。”
“所以啊,困难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刘好仃站起身,拉开窗帘,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这次也一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