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捏着那张泛黄的旧报告。阳光依旧刺眼,但他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纸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可“未结案”三个字却像钉子一样扎在他脑子里。
他转身回到办公室,把报告摊在桌上,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设备漏电、人员触电、封存记录。
“这事儿得彻底查清楚。”他喃喃自语。
李姐端着水杯进来,看到桌上的纸,愣了一下:“这是哪儿来的?”
“仓库角落里捡到的。”刘好仃抬头看了她一眼,“三年前的事了。”
李姐没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现在我们做的这些事,其实早该做了。”刘好仃语气平静,但眼神坚定,“别让历史重演。”
当天下午,检查组再次集合。这次的任务是全面排查隐患,分类整改。
第一站是生产线A区。这里的高温管道裸露在外,虽然员工们都习惯了,但刘好仃知道,这种地方最容易出事。
“老周,红外测温仪带来了吗?”他问。
“带了!”电工老周应了一声,从工具包里拿出仪器。
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了数字:138℃。
“超过安全标准了。”刘好仃皱眉,“这个温度,手碰上去会立刻起泡。”
他立刻安排人用黄色警示带围住区域,并贴上警告标识。
“今晚之前,必须加装隔热防护层。”他说,“不然明天谁也别开工。”
大家都知道他是认真的,没人敢多说什么。
检查继续进行。到了一台切割机前,李姐突然指着地上说:“等等,这油渍……是不是新鲜的?”
刘好仃蹲下身,用手指轻轻一抹,果然有些滑腻感。
“最近有没有维修过?”他问旁边的技工。
“上周换过一次机油。”对方回答。
“那就说明有渗漏点。”刘好仃点头,“找老周来检查一下。”
老周很快来了,拿着手电筒仔细查看机器底部,果然发现一根软管连接处有些松动,正在缓慢滴油。
“这要是遇上火星……”刘好仃没说完,大家都懂。
“马上处理。”他说。
一天下来,隐患清单越写越长。有的是设备老化,有的是操作不规范,还有的是管理疏忽。
晚上七点多,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刘好仃和几位骨干围坐在桌边,面前摆满了各种资料。
“先分个类。”刘好仃拿起笔,“红色标记的是高风险,必须优先整改;黄色是中等风险,蓝色是低风险,可以稍后处理。”
李姐翻着台账,一边标色一边念叨:“高温管道、线路老化、防护罩缺失、通风口堵塞……”
“还有灭火器的问题。”老周插话,“刚才东侧消防柜那个红色干粉灭火器,压力表卡住了。”
“回头再统一检测一遍。”刘好仃记下,“安全不能靠运气。”
他们一直忙到十点多才散会。走出办公楼时,厂区已经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机器的嗡鸣。
第二天一早,整改行动正式开始。
老周带着电工们换线缆,动作麻利得像个年轻小伙。新电缆虽然库存不多,但勉强够用了。
“这根线芯都断了。”他拆开一段旧线,指着里面的铜丝,“要不是你们及时发现,迟早得出大事。”
“咱们这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你多辛苦几天,我请你喝啤酒。”
“少忽悠我啊。”老周笑着回了一句。
另一边,维修组开始给高温管道加装隔热层。有人抱怨效率受影响,刘好仃直接说:“命比产量重要。”
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个老师傅嘀咕:“以前都没事,现在搞得这么紧张。”
“以前没事?”刘好仃夹了一筷子青菜,“那你记得三年前那次事故吗?”
那人愣了一下,低头扒饭,不再说话。
午后,培训室里又坐满了人。刘好仃亲自讲解修订后的《玻璃切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护目镜必须戴。”他指着幻灯片上的一张照片,“这两个同事前几天就被飞溅的碎屑伤到了眼睛,幸好没大碍。”
台下一阵骚动。
“我知道你们觉得麻烦。”刘好仃笑了笑,“但我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安全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回家能看见老婆孩子笑。’”
这句话说得轻,却落在每个人心头重重的。
傍晚,整改工作还在继续。刘好仃独自走到仓库后面,再次来到那台老旧切割机旁。
他蹲下身,轻轻拍掉灰尘,打开电源盒盖,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根电线。
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一根接线上。那上面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像是被什么东西刮过。
他掏出手机拍照,然后起身走向仓库管理员办公室。
“这台设备,今天之内必须下线。”他说。
“可是……它还能用。”管理员有点犹豫。
“它能用,不代表它安全。”刘好仃看着对方的眼睛,“我不需要一台将就的机器,我需要一个不出事的工作环境。”
那人沉默了几秒,点点头。
夜幕降临,厂区渐渐安静下来。刘好仃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零星亮着的灯光,心里踏实了些。
他知道,隐患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清除,但只要一步步来,总会有改变。
“明天继续。”他对自己说。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白日的疲惫,也带来新的希望。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深圳玻璃厂打工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