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硬
阳证出现心下痞硬,这属于热痞,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使其安宁。若有出汗、恶寒症状,则是寒热痞,附子泻心汤可取得清热与温阳两方面功效。误下导致少阳经病症,出现发热、呕吐,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能够应对。虚热且有水气导致的痞证伴有下利,同时有心烦、干呕、腹中雷鸣,虚热有水气的痞证用生姜泻心汤;若痞急且气逆,甘草泻心汤有灵验。需先用桂枝汤解表,表证解除后才可攻痞;若烦渴且小便不利,用五苓散通利小便。
【注释】一般来说,伤寒病过早使用攻下之法容易形成痞硬之症,中风病过早攻下易成结胸症,这是常见的情况。然而在《伤寒论》的论述中,中风病过早攻下并非不会出现痞硬,伤寒病过早攻下也可能形成结胸。大致来讲,病邪从虚化的多形成痞硬之证,从实化的多形成结胸证。阳证若出现心下部位痞硬,这属于热痞,适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如果阳证伴有出汗、恶寒的症状,这是寒热痞,宜用附子泻心汤,此方既能清热又能温阳。误下致使出现少阳经病症,表现为发热、呕吐,同时心下痞满,这是呕逆痞,适宜用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后,出现心下痞硬、下利、心烦、干呕,腹中像打雷一样作响,胁下有水气,导致小便不利,这是虚热且有水气导致的痞证,适宜用生姜泻心汤。若有上述症状,但胁下没有水气,痞硬急迫的症状更加严重,这是虚热且外来邪气上逆导致的痞证,适宜用甘草泻心汤。凡是有痞证的患者,如果伴有无汗、恶寒的表症,适宜先用桂枝汤解表,表证解除之后,才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来攻痞。如果有痞症的患者,用了泻心汤后痞症没有缓解,患者出现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的情况,应当先使用五苓散通利小便,小便通利之后,才可以使用各种泻心汤来治疗痞症。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