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玉虚宫,仙雾缥缈,道韵流转。然而在这万法源流之地,却有一人显得格格不入。
传道殿内,元始天尊端坐云床,看着下方垂手侍立的姜子牙,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四十载光阴弹指而过,这身负“飞熊”之相的天命封神之人,竟似与仙道绝缘!
玉清仙法,玄奥晦涩,姜子牙听得云里雾里,体内半点仙元也凝练不出;神通妙术,变化无穷,他练来练去,只如凡人耍把式,连个掌心雷都劈不响;吐纳炼气,餐风饮露,几十年苦功下来,除了精神头稍好,白发少了些许,依旧是凡胎肉体,寿元未见半点增长!
反倒是那些治国安邦之策、兵书战阵之法、天文地理之识,乃至些许粗浅的符箓驱邪、禳星祷雨的小术,姜子牙一学便会,一点就通,甚至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此刻他袖中,便揣着几卷自己整理的《六韬》、《三略》注解,还有一叠画满排兵布阵草图的黄符纸。
“唉…” 元始天尊心中暗叹一声,彻底断了念想。此子根骨,当真浊重不堪,朽木难雕!他挥了挥手中玉如意,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无奈:“姜尚。”
“弟子在!” 姜子牙连忙躬身,神色恭谨中带着忐忑。
“汝上山四十载,仙道难成,神通未就。此乃天命使然,非汝之过。” 元始天尊语气平淡,却宣判了姜子牙的仙路断绝,“汝之命数,不在昆仑仙山,而在凡尘俗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汝与我代劳,下山封神,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姜子牙闻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四十年期盼,四十年苦修,终究是一场空!他嘴唇哆嗦着,眼中泛起泪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师尊!弟子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不敢懈怠!望师尊大发慈悲,指点迷津!弟子情愿在山苦行,绝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师尊收录!”
“汝命缘如此,必听乎天,岂得违拗?” 元始天尊语气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天道威严,“速去!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言罢,闭上双目,不再理会。
姜子牙见师尊心意已决,心如刀绞,万念俱灰。只得含泪拜别,一步三回头地收拾了简单行囊(几卷兵书、几沓符纸、一根鱼竿),步履蹒跚地走下昆仑山,身影萧索地没入滚滚红尘。
姜子牙前脚刚走,申公豹后脚便鬼鬼祟祟溜进偏殿。他满脸堆笑,对着闭目的元始天尊谄媚道:“师尊,姜师兄他…朽木难雕,下山也好。弟子愿常侍师尊左右,聆听大道…”
元始天尊眼皮都未抬,只冷冷吐出两个字:“去吧。” 语气淡漠,如同驱赶一只苍蝇。他对这心术不正、命格驳杂的弟子毫无兴趣,任其自生自灭,甚至隐隐觉得,此子留在山中,反是祸患。
申公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不敢表露,只得悻悻然行礼退出。他站在玉虚宫外,看着姜子牙消失的方向,又看看紧闭的宫门,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姜子牙!你何德何能,竟得师尊如此‘关照’?哼!你下你的山,我自有我的去处!这洪荒天地,未必没有我申公豹扬名之处!” 怨念与野心交织,他化作一道灰蒙蒙的遁光,投向那劫气弥漫的俗世。申公豹这位因一句“道友请留步”而名传千古的人物,因为原始的不待见,转身就投了截教。
西方,须弥山巅。八宝功德池畔,准提道人手持七宝妙树,望着东方朝歌方向,眼中寂灭玄光流转,嘴角勾起一丝算计的弧度。
“东方杀劫,气运纠缠,正是我西方广纳‘有缘’之良机。然商朝气运未尽,劫气酝酿尚需时日…太慢了。” 他手中妙树对着虚空轻轻一刷,一道无形无质、蕴含惑神乱心之力的寂灭玄光,悄无声息地跨越无尽空间,直射朝歌!
时值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商王纣王率文武百官,驾临朝歌城南,富丽堂皇的女娲宫降香祈福。此时的纣王,虽经闻仲教导,英明勇武,然骨子里那份刚愎与潜在的骄奢因子,在太平盛世的浸染下,已然悄然滋生。女娲宫内,金炉瑞霭,宝烛生辉,帷幔低垂,庄严肃穆。
纣王焚香礼拜毕,正欲起驾回銮。忽觉一阵无名燥热自心底升起,眼前景象微微扭曲。那准提道人的惑神玄光,已悄然侵入其灵台!他鬼使神差地抬头,目光落在殿中供奉的女娲圣像之上。
那圣像乃先天灵石雕琢,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容貌瑞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平日里纣王见此圣像,唯有敬仰之心。然此刻,在那惑神玄光作祟下,圣像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眼波流转,眉目含情,那庄严神圣之气,竟化作一股勾魂摄魄的魅惑!一股邪火腾地窜上纣王心头,瞬间冲垮了理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