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道征西应诏诗
张华
赫赫大晋,奄有万方。
陶以仁化,曜以天光。
有命既集,启此西疆。
桓桓征西,公侯之望。
诞受介祜,光辅大皇。
烈烈旆旌,悠悠征道。
泛舟川逝,骖骥骤造。
岂不思止,惧无以上报。
百寮饯行,缙绅具寮。
颙颙群后,峨峨冠盖。
思媚皇储,高会洛湄。
玄晖峻朗,翠云崇霭。
祁祁臣僚,有来雍雍。
薄言饯之,于洛之东。
金罍醉酒,弦歌喤喤。
既醉既欢,饯我征西。
西出阳关,顾临华岳。
陵厉风飙,载旆四牡。
发轸北京,振策万壑。
遗爱斯在,皇华攸托。
……
赏析:
《祖道征西应诏诗》是张华创作的一首应诏诗,用于为征西将军出征践行。此诗通过对晋朝国力、将军形象、饯行场景以及出征前景的描述,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庄重的出征氛围,表达了对晋朝的歌颂、对将军的期许以及对出征顺利的祝愿。
一、主题思想
1. 歌颂晋朝国力与仁德:诗的开篇“赫赫大晋,奄有万方。陶以仁化,曜以天光”,极力渲染晋朝的强大与仁德。描绘晋朝幅员辽阔,以仁政教化百姓,如天光般照耀四方,展现出对国家昌盛的自豪与歌颂,为全诗奠定了宏大、庄重的基调。
2. 赞美征西将军并寄予期望:对征西将军的描写贯穿全诗,“桓桓征西,公侯之望。诞受介祜,光辅大皇”,塑造出将军威武且身负重任的形象,表达出对将军的高度赞美以及希望其能顺利完成使命、辅佐皇帝、开拓西疆的殷切期望。
3. 展现饯行场景与惜别之情: “百寮饯行,缙绅具寮。颙颙群后,峨峨冠盖”描绘出百官为将军饯行的盛大场面,显示出对此次出征的重视。而“既醉既欢,饯我征西”则在欢乐的饯行氛围中,蕴含着对将军离去的惜别之情。
4. 表达对出征的祝愿: “西出阳关,顾临华岳。陵厉风飙,载旆四牡。发轸北京,振策万壑”等句,想象将军出征途中的情景,祝愿其在征程中威风凛凛,顺利克服艰难险阻,完成开拓西疆的使命,表达了对此次军事行动成功的美好祝愿。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歌从歌颂晋朝开始,引出征西将军的受命出征,接着描述饯行的盛大场面,最后想象将军出征的情景与前景,层层递进,结构严谨,有条不紊地展现了整个事件的脉络和情感的发展。
2. 语言典雅庄重:运用了许多典雅的词汇,如“赫赫”“桓桓”“颙颙”“峨峨”等,增强了诗歌的庄重感和节奏感。同时,使用“奄有万方”“陶以仁化”“诞受介祜”等古雅的表述,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与应诏诗的庄重场合相契合。
3. 意象丰富,烘托氛围: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来烘托气氛,“烈烈旆旌”以飘扬的旗帜象征出征的威严;“悠悠征道”描绘漫长的征途,增添了出征的使命感;“金罍醉酒,弦歌喤喤”通过饯行时的美酒与弦歌,营造出热闹而庄重的饯行氛围,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出征前的种种情境。
4. 用典自然,含蓄表意:虽未使用大量明显典故,但如“西出阳关”暗用阳关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意象,既点明征西的方向,又暗示征程的遥远与艰辛,在简洁的表述中蕴含丰富情感,体现了诗人用典自然、含蓄表意的艺术技巧。
……
解析:
1. 赫赫大晋,奄有万方。
- 解析: “赫赫”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晋朝声威赫赫、气势磅礴的形象,展现出其强大的国力与崇高的威望。“奄有万方”,“奄有”表示拥有、占有,“万方”指代天下各方,此句明确指出晋朝疆域辽阔,统御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彰显了晋朝的幅员广大与统治范围之广,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庄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歌颂赞美晋朝的基调。
2. 陶以仁化,曜以天光。
- 解析: “陶以仁化”,“陶”有熏陶、教化之意,表明晋朝以仁德来教化百姓,强调其在政治治理方面秉持仁爱之道,注重对民众品德和行为的引导,体现了晋朝的政治理念与人文关怀。“曜以天光”,“曜”意为照耀,将晋朝比作如天空光芒般璀璨,寓意晋朝的光辉如同天光普照四方,象征着晋朝的繁荣昌盛以及其影响力的广泛与深远,从道德教化和光辉影响两个方面进一步赞美了晋朝。
3. 有命既集,启此西疆。
- 解析: “有命既集”,这里的“命”指朝廷的诏令,说明此次征西行动是奉朝廷之命而行,体现了行动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启此西疆”明确阐述了此次出征的目的,即开拓西部边疆,表明此次军事行动对于国家领土拓展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引出下文对征西将军的描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