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诗?由庚
束皙
晳与同业畴人,肄经之暇,娱老氏之篇。
赜妙畅玄,悦而自足,乃作《补亡诗》六篇,
虽不足探赜微言,庶几以摅怀旧之蓄念,
并显祖考之高义,且俾讽咏者有以自警焉。
荡荡夷庚,物则由之。
蠢蠢庶类,王亦柔之。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兽在于草,鱼跃顺流。
四时递谢,八风代扇。
纤阿案晷,星变其躔。
五是不逆,六气无易。
谓彼不信,有如皦日。
……
赏析:
《补亡诗·由庚》是束皙为弥补《诗经》中部分亡佚诗篇而作。该诗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对自然规律与理想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在艺术和思想层面都颇具特色。
一、思想内容
1. 自然与政治秩序的融合:诗的开篇“荡荡夷庚,物则由之。蠢蠢庶类,王亦柔之”,将自然之道与君主统治联系起来。“荡荡夷庚”象征自然法则,万物遵循而行,君主亦应效仿,以温和方式治理百姓,体现出自然规律与政治治理的相互映照,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构想,即统治者应顺应自然与人性,实现社会和谐。
2. 对自然规律的尊崇:诗中大量描写自然现象,如“木以秋零,草以春抽。兽在于草,鱼跃顺流。四时递谢,八风代扇”,通过对四季更迭、生物顺应自然的细致描绘,展现自然万物遵循固有规律运行的景象,表达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崇,认为世间万物皆在规律之中各安其位、各得其时。
3. 强调规律的恒常性:“纤阿案晷,星变其躔。五是不逆,六气无易”,借助天象变化及五行六气的稳定运行,进一步强调规律的永恒不变。诗人借此暗示,不仅自然有其恒定法则,社会秩序亦应如此,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不可取,从而强化了对有序状态的追求。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以“荡荡夷庚”起兴,以宽广平坦的大道象征自然规律,为全诗奠定基调,并引出万物遵循此道的描述。这种比兴手法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巧妙地将自然与政治、社会联系起来。
2.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歌从自然规律的总述,到具体自然现象如草木、动物、四季、天象等的描述,再到强调规律的恒常性,最后以坚定誓言作结,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各部分紧密相连,逐步深入主题,使诗歌主旨得以完整、清晰地呈现。
3. 语言质朴自然:语言风格质朴平实,用词简洁准确,如“木以秋零,草以春抽”,简单几字便生动描绘出草木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诗歌所表达的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思想相得益彰,自然流畅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观点。
4. 意境和谐优美:通过描绘秋零春抽的草木、适得其所的动物、更迭有序的四季以及运行有常的天象,营造出一种和谐、有序、优美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解析:
1. 晳与同业畴人,肄经之暇,娱老氏之篇。
- 解析:束皙自述,他和志同道合的同行们,在研习儒家经典的闲暇时光,喜欢阅读老子的着作。这表明束皙及其友人不仅对正统经学有钻研,还对道家思想有浓厚兴趣,展现出当时文人广泛的学术涉猎,为其创作《补亡诗》奠定思想基础,也暗示诗中可能蕴含道家顺应自然等理念。
2. 赜妙畅玄,悦而自足,乃作《补亡诗》六篇。
- 解析:他们深入探究老子学说的精妙玄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并感到满足。基于此,束皙创作了六篇《补亡诗》。这体现出束皙创作的内在动力源于对道家思想探索的感悟,《补亡诗》可能承载着他对道家思想及相关感悟的表达。
3. 虽不足探赜微言,庶几以摅怀旧之蓄念,并显祖考之高义。
- 解析:束皙谦虚地表示,虽然自己的诗作可能无法深刻探究经典中的精微言辞,但希望能够借此抒发长久以来内心积聚的思念之情,同时彰显祖先们的高尚道义。说明其创作除了思想感悟,还包含情感与道德传承因素,欲通过诗歌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家族精神。
4. 且俾讽咏者有以自警焉。
- 解析:并且希望诵读这些诗歌的人能够从中得到自我警醒。这表明束皙期望自己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还具有一定社会教化意义,引导读者反思自身行为与思想。
5. 荡荡夷庚,物则由之。
- 解析:“荡荡”形容宽广,“夷庚”原指平坦的大道,这里象征着一种普遍的自然法则或规律。此句说世间万物都遵循着这一宽广平坦的大道(规律)运行,为全诗奠定万物皆有其道的基调,是后续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描述的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