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 解析:“加”表示进一步的情况,指出此时正值秋季,雨水充沛,“秋潦浩汗”描绘出秋水盛大、汪洋一片的景象。“山溪猥至”说明山间溪水大量涌入,进一步渲染了水势之大,突出旅途环境的恶劣,增加了行程的困难程度。
3. 渡泝无边,险径游历
- 解析:“渡泝无边”描绘在浩渺的水面上,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水域之中,体现出渡江的艰难与危险。“险径游历”表明不仅水路难行,陆路同样充满险阻,作者不得不行走在危险的路径上,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4. 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 解析:“栈石星饭”描述作者在险峻的山路上,以石为栈道,在星光下吃饭,形象地展现出在山间艰难行进且饮食简陋的情景。“结荷水宿”则说明作者在水边以荷叶为遮蔽进行夜宿,突出了住宿条件的艰苦,从饮食和住宿两方面进一步强调旅途的困苦。
5. 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 解析:“旅客贫辛”是作者对自己旅途状态的总结,直接抒发作为行客的贫困与艰辛。“波路壮阔”一方面描绘水路的波澜壮阔,展现大自然的宏伟;另一方面,“壮阔”的波路也暗示旅途的漫长与艰难,蕴含着作者在面对这种环境时复杂的情感。
6. 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
- 解析:此句表明经过多日艰难行程,直到今日吃饭的时候,才刚刚抵达大雷岸。“始”“仅”二字,强调了到达目的地的不易,突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终于暂得停歇的意味。
7. 涂登千里,日逾十晨
- 解析:“涂登千里”说明行程之长,已经跋涉了千里之遥。“日逾十晨”指出时间之久,日子已经超过了十天。通过路程和时间的描述,进一步强调旅途的漫长,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旅途的艰辛。
8. 严霜惨节,悲风断肌
- 解析:“严霜惨节”描绘出寒霜凛冽,刺痛人的关节,渲染出寒冷的氛围。“悲风断肌”则形容悲凉的秋风如刀割般刺痛肌肤,从触觉上强化了寒冷的感受,同时“悲”字也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凄苦,借景抒情,烘托出旅途的艰难和作者心境的悲凉。
9. 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 解析:“去亲为客”直白地表达自己离开亲人,在外漂泊成为他乡之客的事实。两个“如何”连用,以反复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离开亲人的不舍与无奈,以及作为游子的孤独和凄凉之感,将思乡怀亲的情感推向高潮。
10.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
- 解析:“向”表示之前,“涉顿”指行宿的间隙。此句说明作者在之前旅途停歇的间隙,凭借有利位置观赏河川与陆地的景色,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四周景色的描写,为展现壮丽的山川景象做铺垫。
11. 遨神清渚,流睇方曛
- 解析:“遨神清渚”描绘作者让自己的心神在清澈的洲渚间自由遨游,体现出一种沉醉于自然美景的状态。“流睇方曛”中,“流睇”意为放眼观看,“方曛”指黄昏时分,表明作者放眼眺望黄昏时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
12. 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
- 解析:作者运用方位词“东”“西”,分别描述向东回顾和向西眺望的景象。“五州之隔”“九派之分”,通过对不同方向地理特征的概括,展现出视野的广阔,描绘出一幅宏大的地理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处环境的辽阔。
13.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
- 解析:“窥地门之绝景”,“地门”可能指地势险要或景色独特之处,作者仿佛在窥探大地之门的绝美景色,突出景色的奇异与引人入胜。“望天际之孤云”,眺望天际的孤云,“孤云”这一意象往往带有孤独、漂泊之感,既描绘出天空高远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景中含情。
14. 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 解析:在观赏了如此广阔壮丽的景色后,作者不禁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长图大念”指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和深沉思考,“隐心者久矣”表明这种思考在作者心中已经隐藏很久了,借自然之景引发对人生的感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15.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
- 解析:开始按方位描写四周景色,先写南方。“积山万状”描绘出南方山峦重重叠叠,呈现出万千形态。“负气争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峦以人的“负气”情感,生动地表现出山峦凭借自身气势竞相争高的态势,展现出南方山峦的雄伟与生机勃勃。
16. 含霞饮景,参差代雄
- 解析:“含霞饮景”,“霞”指云霞,“景”通“影”,指日光,山峦仿佛能含纳云霞,映照日光,进一步渲染山峦景色的绚丽多彩。“参差代雄”,山峰高低错落,交替着争高称雄,突出山峦形态的变化多端和竞争之势,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