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後阴静也耳目口鼻居前阳动也植物则背寒向暖而
冲气运乎其间故曰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爲和禀气於中和
也一之名可尊亦可卑尊之则爲无对卑之则爲孤寡不谷
不谷不善也人之所恶而王公以爲称者欲其贵而不忘贱
高而不忘下以损爲益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
之所教谓去弱爲强去柔爲刚也我亦教之谓去强爲弱去
刚爲柔也夫强梁之所以爲益也而不得其死所损滋大此
虽恒言至理存焉人以爲教我亦以爲教岂徒以爲教而已
哉殆尊之爲教父则不善人善人之资乎
强梁者不得其死刚暴之宜戒也故次之以至柔
徧用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道也驰骋天下之至坚物我也出於无有入於无间
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爲学日益爲道日损不言之教○天何言
哉无爲之益治身则益神气治国则益万民○淸静自然天下希及之众人昭昭我独闷闷
李元素曰上章孤寡不谷至谦也故次之以至柔谓柔弱胜
刚强损中有益损之又损以至无爲不言而可信无爲之益
世希及之驰骋役也○苏子由曰以坚御坚不折则碎以柔
御坚柔亦不靡坚亦不病以有入有扞不相受以无入有无
未尝劳有未尝觉求之於物如水之浸润贯金透石是已是
以圣人惟无爲故能役使众强出入羣有○严君平曰有爲
之爲有废无功无爲之爲天地是造人物是兴有声之声闻
於百里无声之声动於天外震於四海言之所言殊异不通
不言之言阴阳化天地感道德无爲而天地成天地不言而
四时行自然之验也○复圭子曰以有入有则相触而有间
若以无入有则细无不入入者不知受入者亦不知何间之
有以其虚也人悟虚无之有用则知无爲之有益矣
无爲之益谓有爲有损名与货皆有爲者也故次之以名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立戒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不可使之亲身与货孰多不可使之多得与亡孰病不可使之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溺於情慾必丧其本多藏必厚亡累於贪故必失其眞知足不辱
大圆觉满知止不殆应如是住可以长久无量无边
吕吉甫曰烈士之所徇者名也而至於残生伤性则不知身
之亲於名也贪夫之所徇者货也而至於残生伤身则不知
身之多於货也所得者名与货而亡其自有之良贵与本来
之眞富则得与亡孰病乎○复圭子曰人尽知身可爱也而
所甚爱者名与利必大费图名谋利之精神人生多藏於府
库死多藏於邱墓故生有攻刧之忧死有发塚探柩之患人
生以得名利爲荣者必以失名利爲辱吾知足而自身圆满
名不可加利不能染何辱之有以名成利遂爲安者必以争
名争利爲殆吾知止而自身常定不以名利爲安以忘名利
爲安何殆之有若而人者逃名利齐得丧屏爱恶超荣辱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则与天壤相敝可也
亲身则知足疎名则不辱道成如缺故次之以大成若缺
不求全也
洪德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自晦其用不敝韬光大盈若冲自然其用不穷澄虚
大直若屈顺适大巧若拙无爲大辩若讷忘言躁胜寒淸者浊之源
静胜??动者静之基淸静爲天下正心无其心是谓大同○人能常淸静天地悉皆归
复圭子曰此章见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夫天下之物小
成者易成亦易敝而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是大成若缺也
留不尽之精神以还造化斯造化之生成愈用则愈不敝小
盈者易盈亦易穷而天道恶盈而益谦谦虚也冲也是大盈
若冲也保有余之消息以佐太虚斯太虚之阖辟愈用则愈
不穷至於直也巧也辩也皆世人之所重而不知小直不屈
其直可折而大直不直所谓能大屈者必能大伸也小巧不
拙其巧必劳而大巧不巧所谓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
拙也小辩尙口其辩立尽而大辩不辩所谓穷天下之辩者
不在辩而在讷也且躁生火也慾胜则火炽而胜寒静生水
也理胜则水降而胜??君子与其暴躁而慾日长毋宁静定
而理日长乎故圣人守其淸静卓乎若缺若冲之气象也爲
天下正则其用不敝不穷矣此之谓以不胜爲胜○吕知常
曰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敝以不虚爲盈故盈必有亏
以形求之名成者亏以数求之物极则反圣人安於大成而
不?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恶其冲支离其形而德冲於内谦
冲虚俭而常有羡余随物之变循理而行委蛇曲折不徇一
途所以大直存乎其中匪雕匪琢非篆非刻因物之性自然
而成所以大巧存乎中非法不说非道不言辩忘所辩不容
其喙所以大辩存乎其中心虚境静淸亦有余淸极则莹静
极则彻灵通十方无碍盖心淸静则身淸静一身淸静则多
身淸静多身淸静则尽山河大地淸静故曰淸静爲天下正
淸静爲天下正故次之以天下有道有道则自然淸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