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命令,如同三块巨石,投入了杞县这潭死水,激起了千层浪。
消息很快传遍了杞县。
百姓们半信半疑:“新县令真要修水利?还管饭?”“办学堂让娃子免费读书?这是真的假的?”
地方豪强和劣绅们,则炸开了锅。
“修水利?动了我们的地怎么办?”
“办学堂?让那些泥腿子识字,岂不是要翻天?”
“整顿吏治?他这是要动我们的人!”
杞县最大的豪强,原吏部尚书的侄子,现任杞县商会会长的郑三,在自己的府邸里,召集了几个心腹。
“这龙天策,刚来就敢搞这么大动静,真当我们杞县是好欺负的?” 郑三呷了口茶,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修水利?我看他是想借机敛财!办学堂?我看他是想笼络人心!整顿吏治?哼,李彪可是我的人,看他怎么查!”
“那我们怎么办?” 一个亲信问道。
“给他找点麻烦。” 郑三冷笑,“民夫?我们暗中使点劲,让百姓不敢去!钱粮?库房里的账,早就被我们做了手脚,让他查不出个子丑寅卯!先生?谁敢去应聘县学的先生,就是跟我们作对!”
然而,他们低估了龙天策的决心和手段。
面对民夫不足,龙天策亲自带着亲卫,下乡动员。他走到田间地头,跟百姓唠家常,讲修水利的好处,甚至当场许诺,若来年因水利修好而丰收,县衙减免三成赋税。他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买了粮食,分发给最贫困的百姓。
“县令大人是真心为我们好啊!” 有百姓被他打动,主动报名参加修水利。一传十,十传百,报名的民夫越来越多。
面对钱粮短缺,龙天策让李彪配合,严查县衙账目,果然查出了王伦与郑三勾结,贪污赈灾款的证据。他当机立断,将王伦打入大牢,抄没了他的家产,同时以“勾结贪官、阻挠新政”为由,查封了郑三的两家店铺,罚没了部分财产,钱粮问题迎刃而解。
面对无人应聘先生,龙天策亲自寻访,找到了几位隐于民间的老秀才,诚恳邀请他们出山,并承诺给予丰厚的待遇。其中一位曾中过举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而隐居的老先生,被龙天策的诚意打动,答应出任县学的山长。
短短半个月,杞县的面貌,开始悄然改变。
汴河支流的疏浚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百姓们虽然辛苦,却能吃饱饭,看到了来年丰收的希望,干劲十足。
文庙的修缮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不少百姓主动送来木料、砖瓦,盼着自家孩子能早日入学。
县衙的风气,也为之一新。李彪在龙天策的威压下,不敢再包庇,查出了三名贪污的小吏,被当众杖责后罢免,震慑了整个县衙。
龙天策站在汴河岸边,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看着百姓们脸上渐渐露出的笑容,金发黑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杞县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第一页。前路必然充满荆棘,豪强的反扑、旧势力的阻挠、甚至神都那些人的暗中使绊,都在等着他。
但他无所畏惧。
从幽州到杞县,职位变了,环境变了,可他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没变。
夕阳的余晖,洒在汴河上,波光粼粼。远处,传来孩子们嬉笑的声音,那是几个胆大的孩子,偷偷跑到正在修缮的文庙附近,好奇地张望着未来的学堂。
这就是希望的声音。
龙天策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县衙。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杞县的“新篇章”,需要他一笔一笔,用心去书写。而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篇章的结尾,一定是百姓安居乐业、杞县繁荣昌盛的景象。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英烈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