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规定,‘火耗’必须由官府统一核定标准(通常为正税的十分之一),纳入国库管理,统一分配——一部分补充地方办公经费,一部分作为官员的‘养廉银’,严禁任何官员私自加征火耗!”
这一下,彻底断绝了官员们最大的灰色收入来源。
“郡王!官员俸禄微薄,若无火耗补贴,如何维持生计?” 一位老资格的官员忍不住反驳,他每年通过火耗获得的收入,是俸禄的十几倍。
“俸禄微薄,本王可以奏请朝廷增加。” 龙天策寸步不让,“但绝不能以‘火耗’为名,盘剥百姓!从今往后,凡私自加征火耗者,以贪腐论处,严惩不贷!”
“养廉银”——这个新词让官员们一愣,但随即明白,这不过是将以前的灰色收入,部分合法化、公开化,数额却远不及以前的“火耗”。对于习惯了大肆搜刮的贪官而言,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三重打击:豪强晕转向隅泣
“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三项改革,如同三把精准的利刃,分别从土地、人丁、财政三个方面,精准地刺向了豪强与贪官的要害,形成了一套组合拳,打得他们晕头转向,措手不及。
会后,渤海的豪强们聚在一起,往日的从容与傲慢荡然无存,只剩下恐慌与愤怒。
“龙天策这是疯了!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 高显气急败坏地将茶杯摔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一体纳粮,我们的田赋要多缴多少?摊丁入亩,以前隐瞒的人丁,现在都要算在田亩里,税负又要增加!火耗归公,以后想捞点油水都难了!” 张启山捂着胸口,脸色惨白,仿佛随时都会晕过去。
“他这是釜底抽薪啊!” 另一位乡绅颤声道,“没了免税特权,没了隐瞒丁银的空子,没了火耗的灰色收入,我们这些人的日子,该怎么过?”
他们这才明白,龙天策之前的整顿吏治、兴办学堂,都只是铺垫,这三项改革,才是真正的杀招——不仅要剥夺他们的经济特权,还要从根本上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基。
有人提议反抗,联络其他州府的豪强,向朝廷施压;有人主张消极抵抗,拖延缴纳赋税;有人甚至想铤而走险,效仿以前的匪寇……但一想到龙天策剿灭九头蛇山匪寇的雷霆手段,想到夜凌、吴天狼等猛将的凶名,他们又纷纷打了退堂鼓。
“完了……这次是真的完了……” 高显瘫坐在椅子上,眼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他们这些靠特权和盘剥发家的豪强,在这三重打击下,就像被抽去了筋骨的巨人,再也无法耀武扬威了。
新篇奠基:公平之光照渤海
改革推行的过程,自然充满了阻力。豪强们或明或暗地抵制,散布谣言说“龙天策要毁了祖宗基业”,甚至试图勾结贪官,阻挠政策落地。
但龙天策早有准备。他一面派夜凌、吴天狼等将领,严厉打击任何敢于公开反抗的豪强,查抄了几家抗命最凶的家族,以儆效尤;一面让刘晔、杜哲等谋士,深入乡村,向百姓宣讲新政的好处,让他们明白,这些政策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
百姓们很快就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无地的佃农,丁银大大减少;少地的自耕农,虽然田赋可能略有增加,但省去了沉重的丁银,总体负担反而减轻;而那些曾经被豪强欺压的百姓,更是积极支持新政,主动举报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行为。
几个月后,渤海的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
郡府的粮仓,因为官绅一体纳粮,粮食入库量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
百姓的负担减轻,怨言减少,生产积极性高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官员的灰色收入被斩断,贪腐现象进一步减少,官场风气更加清明。
龙天策站在郡王府的高台上,望着渤海大地上这来之不易的新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三项改革,触动了千百年的积弊,必然会引来更激烈的反弹,甚至可能招致朝中权贵的忌恨。但他不后悔。
37岁的他,正值壮年,有魄力,也有决心,去推动这场可能改变大唐命运的变革。他要的,不是一时的安稳,而是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百姓安居乐业的“新篇章”。
这三重打击,炸晕的是那些腐朽的豪强,震醒的却是整个渤海的社会机体。它标志着,渤海乃至大唐的治理,正在从“特权政治”向“公平政治”转变,从“剥削百姓”向“藏富于民”转变。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这三项改革的推动下,正艰难却坚定地,朝着更光明的方向,缓缓展开。而龙天策,这位站在时代潮头的改革者,将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利刃,斩断旧时代的枷锁,为这片土地,开辟出一条通往新生的大道。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英烈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