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被老帅的精神感染,冻伤的疼痛仿佛都减轻了,纷纷表示“愿随殿下死战”。
龙问天跟在祖父身边,看着他如何在暴风雪中稳定军心,如何根据地形调整行军路线,如何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让士兵们热血沸腾,心中对祖父的敬佩,又深了几分。
兵临义县:高句丽王惊破胆
二月二十五日,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龙天策率领的陆路大军,抵达义县。
义县是辽东门户,距高句丽边境仅百里之遥。大军抵达的消息,如惊雷般传到高句丽王都平壤。
高句丽王宫,气氛恐慌。
高句丽王高建武,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继位不久,野心勃勃,却也色厉内荏。他之所以敢联合百济出兵,一是见大唐多年无大战,以为边军战力下降;二是听闻龙天策已七十七岁,料定他不可能再亲征。
“报——大王,大唐陆路大军已抵义县,主帅……果真是龙天策!” 探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
“什么?!” 高建武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酒液溅湿了龙袍,“不可能!他都七十七了,怎么可能还来得这么快?从渤海到义县,千里之遥,他……他是飞过来的吗?”
“是真的,大王!” 探马脸色惨白,“唐军军容鼎盛,旌旗上大大的‘龙’字,老远就能看见。据说龙天策亲自披甲,在义县城楼上立马远眺,精神矍铄得很!”
“完了……完了……” 高建武瘫坐在王座上,脸上血色尽失。
他从小就听着龙天策的传说长大——那个十六岁破突厥、三十岁平岭南、五十岁定西南的铁血将军,是高句丽历代国王的噩梦。太宗皇帝时期,高句丽曾一度想归附,就是因为怕了龙天策的威名。
“大王,怎么办?” 大臣们慌作一团,“龙天策用兵如神,当年南诏王孟卓何等凶悍,不也被他打得身死国灭?”
“还能怎么办?” 高建武六神无主,“快……快派人去百济,让扶余璋速发援兵!再……再调集全国兵马,死守边境!”
“大王,” 有老臣颤声道,“龙天策最擅长声东击西,陆路只是其一。听闻大唐水师已从登州出发,怕是要袭扰我沿海城池啊!”
高建武这才想起,唐军还有海路大军。他只觉得头晕目眩,仿佛已经看到龙天策的大军攻破城门,看到自己成为阶下囚。
“传……传我命令,” 他哆嗦着下令,“让沿海各城加强戒备,不得有误!”
而此时的义县,龙天策正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
“祖父,” 龙问天指着地图,“高句丽必然会调集主力死守边境重镇安市城。柳将军的水师按约定时间,三日后便会抵达平壤外海。”
“嗯。” 龙天策点头,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传令下去,大军在义县休整三日,三日后,兵分两路——一路佯攻安市城,吸引其主力;另一路,随我抄小路,直插高句丽腹地!”
“是!”
寒风猎猎,吹动着龙天策花白的须发,却吹不散他眼中的锐气。七十七岁的老将,站在辽东的土地上,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他知道,这场战争,将是他军事生涯的又一篇章。或许是最后一篇,但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篇。
而远在平壤的高句丽王高建武,此刻正对着满朝文武,惶恐不安。他知道,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一支五万的大军,更是一个纵横沙场六十余年、从未尝过败绩的传奇。
长宁十一年的春天,因这场战争,注定不再平静。龙天策的“新篇章”,在辽东的寒风中,正式拉开序幕。而高句丽王的惊恐,只是这场大戏的第一个音符。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英烈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