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队终于缓缓抵达了村口。一下车,一股熟悉而又亲切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清新和炊烟的醇厚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瞬间勾起了夏婉凝儿时的回忆。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的时光。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像是一双双温柔的手,在向游子们招手,欢迎他们回家。
村里的亲戚们早已得知消息,像是约好了似的,纷纷从家里热情地迎了出来。大家相互问候,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的做作,只有满满的亲情。七大姑八大姨围上来,拉着孩子们的手,眼神里满是关切。她们问长问短,从学习成绩到生活习惯,从身体健康到兴趣爱好,每一个问题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婉凝,在城里读书累不累啊?要注意身体,别只顾着学习。”“小明,你又长高啦,有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呀?”一边问着,还不忘往孩子们兜里塞些糖果,那一颗颗五彩斑斓的糖果,就像他们对孩子们的爱一样,甜蜜而又纯粹。
稍作休息后,祭祖仪式正式开始。男人们神情庄重,双手稳稳地抬着祭品走在前面。那些祭品沉甸甸的,每一步都迈得格外有力,因为它们承载着家族的传承与敬意。女人们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香烛和纸钱,眼神中充满了虔诚。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他们紧紧地跟在队伍里,小心翼翼地学着大人的样子,神情庄重。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也能感受到这份仪式的神圣和重要。
乡间的小路有些崎岖,坑洼不平,但大家走得格外坚定。田野里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祖先们问好;路边的野花星星点点,虽然在冬日里显得有些单薄,却依然顽强地绽放着,为这略显单调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一路上,大家谈论着家族的往事,那些关于祖先的故事,在这一刻被重新提起。有人说起祖先们如何白手起家,在这片土地上开垦出肥沃的农田;有人讲述着祖先们如何在困难时期互帮互助,共同度过难关。这些故事,让每个人都对这份血脉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家族的团结和亲情的力量。
来到祖坟前,父亲和叔伯们小心翼翼地摆放好祭品,将烧腊、水果、糕点依次摆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意。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与祖先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接着,点燃香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缓缓地飘向天空,仿佛是连接阴阳两界的纽带,传递着子孙后代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长辈们神色庄重,带领着晚辈们依次磕头行礼。他们的动作整齐而规范,每一次弯腰,每一次磕头,都饱含着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
夏婉凝学着大人的样子,虔诚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祷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万事顺遂。她看着眼前的墓碑,抚摸着上面刻着的名字,那些名字虽然只是简单的文字,却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想象着祖先们曾经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如今虽然他们已长眠于此,但那份对家族的付出和爱,却永远留在了大家心中。她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自豪。
祭祖结束后,大家并没有立刻返回。亲戚们聚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生活点滴。有人说起自家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仿佛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有人讲述着家中的趣事,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从事情的起因到高潮,再到令人捧腹大笑的结局,讲得生动有趣,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笑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欢乐的氛围;还有人感慨着生活的不易,讲述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大家并没有气馁,而是互相鼓励安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你追我赶,他们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尽情释放着童真。他们在田野里奔跑,在小巷中穿梭,手中紧紧握着从长辈那里得来的糖果,那甜蜜的味道,就像他们的童年一样,无忧无虑。
中午时分,各家各户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院子里摆起了好几张大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这顿团圆饭。饭菜都是地道的农家菜,有香喷喷的柴火炖鸡,鸡肉在柴火的炖煮下,鲜嫩多汁,汤汁浓郁醇厚,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有软糯可口的粉蒸肉,肉质细腻,米粉吸收了肉香,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还有清甜的蔬菜,带着泥土的芬芳,清爽解腻,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那是母亲的手艺,是外婆的传承,是亲情的凝聚。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举杯欢庆。酒杯碰撞间,传递着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大人们谈论着家族的发展,规划着新一年的计划。有人计划着扩大农田的种植面积,尝试新的农作物品种,希望能带来更好的收成;有人打算在村里开一家小店,为乡亲们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家族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还有人想着如何让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比如整理家族的族谱,将家族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的小秘密,他们谈论着新玩具、新游戏,还有学校里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那是亲情的乐章,奏响着幸福和团圆的旋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