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个小时后,实验室里,何裕柱一手持护罩,另一手持工具完成最后的焊接。
火星熄灭后,他放下工具,轻轻舒了口气。
看着手中的小巧机械手表,何裕柱上好发条,调整指针,松开齿轮,秒针便开始滴答作响。"成了。”
短短两小时内,何裕柱亲手制作出一块简单的机械手表。
由于时间紧迫,何裕柱的手表还有一些小瑕疵未完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风格的机械表若出现在供销社,其吸引力绝不逊色于市面上的进口表。
就在何裕柱完成作品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眼前一亮。
何裕柱仅用半个多小时便完成了设计,众人一眼便知他制作的是机械表。
然而,当他将成品展示出来时,人们依旧被深深吸引。
毕竟,这块表的外观与进口表有很大差异。
长期以来,国人更推崇进口机械表,因为它们技术先进且更具设计感。
但看到何裕柱的作品后,连这些专家都动了拥有一块的念头。
原因很简单,他在设计时融入了自己时代的产品元素。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世的机械表设计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
即便是一些所谓进口名表,在何裕柱设计的这款表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孙教授,刘教授。"
何裕柱手持手表走到二人面前。
这次六级工程师考试由孙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的其他几位教授也在旁监考,但大家都清楚,孙教授才是核心。
孙教授接过手表后,仔细观察。
无论是工艺、焊接技术,还是最终的指针设计,都无可挑剔。
尽管有些零件有轻微毛刺,但这在机械制造中属于正常现象。
刘宏伟在一旁看得十分专注。
近距离观察让他对这款表的构造有了更深理解。
其机械结构非常扎实,甚至超过了一些进口表。
两人观察片刻后,对这块手表的机械工艺已有定论。
很快,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孙教授身上。
深吸一口气后,孙教授说道:“何裕柱同学此次六级工程师资格考核通过,我代表清华大学及我国授予他六级工程师证书。”
此言一出,各教授无不震惊。
尽管结果在意料之中,却依旧令人震撼。
何裕柱不仅笔试表现出色,更亲手制作出了高水平的手表,其机械技艺实至名归。
而他年纪尚不足二十。
哈工大的教授们虽无异议,但也难掩内心震撼。
他们都将目光投向刘宏伟。
作为领队,他们期待刘教授能有所表态。
感受到众人期待的目光,刘宏伟暗自叹息。
他知道哈工大众人的心思。
作为机械重工业领域的顶级学府,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出众的年轻人,这样的天才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但何裕柱刚通过考核,还在清华大学的地盘上,此时开口挖人?
别提了,平时或许清华会愿意放人,去哈工大深造也算荣耀。
可何裕柱展现出的天赋,刘宏伟若真提出,怕是会被清华的人撕了。
以何裕柱的潜力,未来前景不可限量,等他成名,清华的声誉也会提升。
让这种机会给哈工大?除非疯了。
别说,在孙教授宣布结果后,刘宏伟连多看何裕柱几眼都被清华教授用防备的眼神盯着。"老孙,考核结束了,咱们是不是找个时间单独聊聊?几年没见了,难得聚一次,你总得请我吃顿饭吧?"
孙教授听了刘宏伟的话,嘴角浮现出一丝戏谑:"就想吃饭?就咱们这两个老家伙?"
刘宏伟连忙笑着说:"哪能呢?何裕柱同学通过了考核,这是好事,应该庆祝一下。
大家一起吃岂不是更好?你知道的,我们哈工大对有潜力的年轻人一向是很看重的。"
孙教授冷哼一声,没接话茬:"好了,你们观察了半天也累了,让大家先休息吧。
柱子,你过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说完,他不再理会刘宏伟的反应,直接拉过何裕柱走进旁边的办公室。"柱子,你现在已经是六级工程师了。
我也不拐弯抹角了,你看到哈工大的情况了吧……"孙教授开门见山地告诉何裕柱目前的状况。"以你的进度,年底就能从清华毕业了,有没有想过毕
业后的发展方向?"
通常来说,何裕柱毕业后,清华这边可以帮助安排工作,直接上岗。
不过,作为六级工程师的何裕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国家的重要人才,组织对他的安排非常重视,不会让他这样的人才浪费天赋。
如果何裕柱有明确的就业意向,也可以与学校和相关部门协商,分配时会尽量遵循就近原则。
而对于像孙教授这样从六级工程师起步的高级工程师而言,他们已经属于国家的关键技术人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个人意愿只能放在次要位置。
当然,这一点,凡是能成为高级工程师的,对国家的安排都不会有异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