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暗地里的抵抗和怨言从未停止。一些利益受损的官员和士绅,暗中串联,散布流言,指责陈远"滥用职权"、"苛待士人"、"有违祖制"。甚至有人试图将状纸递到北京,通过朝中的关系弹劾陈远。
然而,这些动作在陈远如今如日中天的威望和严密的情报监控下,大多如同泥牛入海,掀不起什么风浪。偶尔有几封弹章送到崇祯案头,也被心力交瘁的皇帝留中不发——只要陈远能稳定北地,些许"严苛"的名声,崇祯暂时还能忍受。
吏治的初步清明,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扫清了障碍。陈远趁热打铁,开始在赋税、司法、教育等多个领域,推行一系列的新政。
赋税方面,在之前清丈田亩、整顿盐铁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税制,合并杂税,规范征收流程,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使得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司法方面,强调"依法断案",限制官员的自由裁量权,推广由数据司参与审核的"案卷评查"制度,减少冤假错案。同时,在各州县设立"便民诉讼点",简化百姓告状流程。
教育方面,则开始尝试兴办新式学堂,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加入了数算、格物、地理等实用学科,并设立"奖学金",鼓励寒门学子入学。这虽然遭到了部分保守士人的反对,但在陈远的强力支持下,依然艰难地推行着。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北地三省悄然发生。陈远用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铁腕手段,试图将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塑造成他理想中的模样。尽管前路依然充满荆棘,但改革的列车一旦启动,便再难回头。
喜欢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