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下了场霜,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白花花一片。伙房的老王头哈着白气劈柴,斧头落在木头上,冻得硬邦邦的,溅起的碎渣子跟冰粒似的。
"这天说冷就冷了。"赵虎裹紧了棉袄,缩着脖子往关外瞅,"蛮族那边的帐篷上都结了冰碴子,能行吗?"
阿澈刚查完岗回来,搓着冻红的手:"让伙房烧点热水,你给他们送过去。再问问要不要借点柴火,咱们这边还堆着不少。"
"真给啊?"赵虎挑眉,"咱们自己的柴火也得省着用。"
"他们帐篷漏风,老人孩子别冻出病来。"阿澈解下腰间的水壶,倒出点热水递给他,"去吧,就说是李将军让送的。"
赵虎拎着两桶热水往外走,刚到关口,就见阿木正踮着脚往里望。他穿着件打满补丁的羊皮袄,耳朵冻得通红,手里攥着几张兔皮。
"今天不换粮,给孩子换点针线。"阿木搓着手笑,看见热水桶眼睛亮了,"这是给我们的?"
"嗯,官爷怕你们冻着。"赵虎把水桶递过去,"要柴火不?我们那边有多余的。"
阿木连连点头,招呼着几个半大孩子过来抬水,自己跟着赵虎去搬柴火。没过多久,关外的营地就升起了几缕炊烟,比平时浓了不少。
二柱子抱着捆稻草经过,看见蛮族的小孩在雪地里追着玩,有的没穿鞋,光脚踩在冰上,冻得直跳。他回头跟阿澈说:"官爷,要不把咱们库存的旧鞋子找出来?扔着也是浪费。"
阿澈正帮着药铺整理药材,闻言抬头:"行,你去库房看看,凡是能穿的都捡出来,我让人送去。"
二柱子刚走,药铺的老张头就叹口气:"这才刚入冬,就有两个蛮族小孩冻裂了脚,再冷点可咋整?"
"他们的帐篷太破了。"阿澈想起上次去送白面时看见的情景,帆布上全是窟窿,用破布胡乱堵着,"回头跟李将军说说,能不能匀点旧帆布给他们补帐篷。"
正说着,李将军和刘都尉从外面进来,俩人都裹着厚披风,眉毛上挂着白霜。
"刚去看了看,蛮族那边确实够呛。"李将军跺着脚上的雪,"刘都尉带的棉衣还有多的没?"
刘都尉掏出个账本翻了翻:"还有三十多件,本来是备着给巡逻兵换的。要不先给他们?"
"够不够?"阿澈问,"我估摸着他们至少缺百十来件。"
"咱们这边也紧张。"李将军皱着眉,"新来的棉衣刚够弟兄们分,逃难的百姓那边还有不少没着落的。"
刘都尉突然拍了下大腿:"有了,我带的这批货里有几匹粗麻布,本来是要做营帐的,让他们自己缝成袍子,总比冻着强。"
"这主意行。"阿澈赶紧接话,"我让老张头教他们往里面塞稻草,暖和得很。"
当天下午,几匹粗麻布就送到了蛮族营地。大首领亲自来接的,手里捧着块冻得硬邦邦的肉,说是刚从雪地里挖出来的冻鹿,非要塞给李将军。
"以前对不住各位。"大首领的脸冻得发紫,说话直打哆嗦,"你们不记仇,还帮我们,我......"
"别说这些了。"李将军把肉推回去,"赶紧让妇女们缝衣服,夜里更冷。"
大首领没再推辞,让身边的妇女把麻布抱走,自己转身吆喝着年轻人去捡干柴。阿澈站在关口看着,见他们捡柴时都绕着汉军的巡逻队走,遇见士兵还会低头笑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官爷你看!"二柱子突然指着远处,"那不是捕鱼的小孩吗?"
阿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个瘦小的身影在河边凿冰,手里拿着根木矛,应该是想凿开冰洞捕鱼。旁边还站着个汉军小兵,正蹲在地上教他怎么找鱼窝。
"那小兵叫石头,前几天还跟蛮族小孩打架呢。"二柱子乐了,"现在倒好,成师傅了。"
阿澈也笑了,刚想说话,就见远处跑来个蛮族妇女,冲着小孩喊了几句。小孩摇摇头,跟那妇女争了几句,又低头继续凿冰。
"咋回事?"赵虎凑过来,"吵架了?"
没过多久,那妇女气呼呼地走了。石头跑过来,隔着关口栅栏说:"那小孩想把捕到的鱼分咱们一半,他娘不让,说汉人有粮食,不稀罕这点鱼。"
"这孩子倒是实诚。"阿澈让石头等着,转身去伙房拿了两个刚出锅的窝头,"给那小孩送去,就说是谢他的鱼。"
石头刚跑走,天上就飘起了雪花。起初是小碎雪,后来越下越大,没多久就把关外的帐篷盖成了白色。李将军让人敲响了集合钟,各队士兵都出来加固营房,把稻草铺在屋顶上防雪。
"这场雪得下几天。"刘都尉站在城墙上,望着越来越密的雪片,"蛮族的帐篷怕是顶不住,别塌了伤人。"
李将军点头:"让弟兄们带着工具过去,帮他们把帐篷四角压实,再在周围堆点雪挡挡风。"
阿澈主动请缨:"我去盯着吧,他们可能不好意思麻烦咱们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