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志既定,江奕辰并未立刻投入到那凶险万分的无名身法修炼中。他深知,越是急于求成,根基不稳,越容易在真正的危机中万劫不复。磨刀不误砍柴工,他需要更全面的提升。
这一日,他并未去往后山悬崖,而是来到了宗门内少有人知的“典藏阁”。此阁并非武技阁那般收藏功法重地,多是存放一些宗门杂记、地理志异、前辈游历心得,以及部分基础的丹方、药典。对于大多数追求强大武力的弟子而言,此地颇为鸡肋。
江奕辰却轻车熟路地走入其中一排书架深处。这里存放的,多是些与医药相关的典籍,其中便有上次小比后,那位对他流露出善意的药殿长老,私下赠予他的一卷《青囊丹诀心得》。
这并非什么高深丹方,而是那位长老多年炼丹的一些经验感悟与基础理论梳理,对正统丹师或许助益不大,但对江奕辰而言,却如同打开了一扇窥探丹道体系的窗户。
他寻了个僻静角落,盘膝坐下,小心翼翼地摊开那卷略显陈旧的兽皮卷。
精神力沉入其中,一行行以朱砂小楷书写的娟秀字迹映入脑海,伴随着一股淡淡的、历经岁月沉淀的药香。
“……丹之道,非徒以火候、药材为要,更重心神合一,洞察药性流转之微……”
“……君臣佐使,非定数也,需视丹药品阶、主药性情而变,乃至引药、辅药之间,亦有相生相克之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萃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为淬炼;然精华之间,亦有阴阳五行之属,调和阴阳,平衡五行,方成灵丹……”
“……凡丹有灵,丹成之际,或引天地灵气异动,是为丹象;然亦有丹,内敛光华,返璞归真,其效更甚……”
字字珠玑,虽不涉及具体的高深丹方,却将丹道的基础理念、关窍要点阐述得深入浅出。
江奕辰眼眸中闪烁着悟性的光芒,如同干涸的土地疯狂汲取着甘霖。这卷心得,与他脑海中那浩如烟海的医道知识、药理理解相互碰撞、印证。
医道用药,讲究对症下药,调和人体阴阳五行,激发自身潜能;而丹道,则是将天地灵植、矿物精华,以丹炉为鼎,元火为媒,强行淬炼、融合,化作更易吸收、效力更强的丹药。
二者看似不同,其核心却殊途同归——皆是对“药性”、“能量”、“平衡”的极致运用与掌控!
他回想起自己之前暗中帮助师姐处理药圃、配制简单药散时,那种凭借对草木生机、药力流转的敏锐感知,下意识进行的最佳配比与处理方式,此刻在这卷丹诀心得的指引下,许多模糊之处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我以银针刺激穴位,疏导气血,与丹道中以元火淬炼药材,去除杂质,其理相通,皆是‘提炼’与‘引导’。”
“医道中,以药性温和者为先导,缓和烈性药力,保护经脉,这与丹道中的‘君臣佐使’,以辅药调和主药性情,何其相似!”
“还有那‘五行平衡’……人体是一小天地,丹药亦是一小天地,皆需遵循此理!”
他沉浸其中,识海之内,那由无数医药知识构建的庞大体系,开始与这丹道理论飞速融合、重构。一些他之前仅凭直觉和过目不忘记住的古老残方、偏方,此刻在丹理的照耀下,竟隐隐显露出更深层的配伍逻辑与炼制可能。
他甚至开始以自身那独特的、融合了医道生机的气息模拟“元火”,在识海中虚拟推演几种基础丹药的炼制过程,感知着药材在“火焰”下药性的细微变化,君臣佐使之间的平衡博弈。
这种推演,消耗心神巨大,但他乐此不疲。每一点明悟,都让他对“药”与“丹”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也让他对自身医武之道的根基,夯得更加坚实。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从那深层次的悟道中醒来,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精光内敛,却更显深邃。
他轻轻合上兽皮卷,指尖拂过那粗糙的表面,心中对那位赠书的长老,生出几分感激。
这卷《青囊丹诀心得》,于他而言,价值远超一门强大的武技。它补全了他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让他对力量的认知,从单纯的“运用”,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创造”与“转化”迈进。
丹道,亦是大道的一种体现。
他站起身,将兽皮卷小心放回原处,走出典藏阁时,外界已是星斗满天。
夜风带着凉意,吹拂在他脸上,却让他感觉头脑格外清明。实力的提升,并非只有拳脚与厮杀,这沉心静气的研读与悟道,同样是一种磨砺,一种积累,一种……力量的沉淀。
他抬头望向药殿方向,心中已有打算。待那无名身法略有小成,或可尝试接触真正的炼丹之术,将理论付诸实践。
丹武同修,医道为基。他的路,正在一步步,走得愈发宽广而坚实。而那隐藏在暗处的杀机,也必将在这全方位的提升面前,被撕开伪装,暴露在阳光之下!
喜欢真武辰尊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真武辰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