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车站的出站口永远挤满了人。周志远把公司那辆二手黑色桑塔纳停在临时停车区,抬手看了眼腕表——下午三点二十分,从杭州开来的K105次列车应该已经到站了。七月的阳光毒辣地烤着车顶,车内空调呼呼地吹着,却还是抵不住那股蒸腾的热气。
他摇下车窗,点燃一支烟,眯着眼望向出站口的方向。一周前那个电话后,张丽和王建军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了行李,把儿子小希托付给了张丽的父母,然后买了能买到的最早一班火车票。这种雷厉风行,倒是出乎周志远的意料。
烟抽到一半,出站口突然涌出一大波旅客。周志远掐灭烟头,推门下车,快步朝出站口走去。在人群中,他一眼就认出了张丽夫妇——张丽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身旁的王建军则扛着一个巨大的蛇皮袋,背上的肌肉线条透过汗湿的灰色背心清晰可见。
"姐!姐夫!这边!"周志远挥手喊道,声音在嘈杂的车站里格外洪亮。
张丽循声望来,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她小跑几步,差点被编织袋绊倒。"志远!哎呀,可算见到你了!"她的声音里带着长途旅行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王建军跟在后面,步伐沉稳。走近了,周志远才发现这个木匠比自己想象中要高大,皮肤黝黑,手掌宽厚粗糙,指节突出,一看就是常年干力气活的手。他冲周志远点点头,嘴角扯出一个朴实的笑容:"志远。"
"姐夫,路上辛苦了。"周志远伸手想接过王建军肩上的蛇皮袋,却被对方轻轻避开。
"不用,这个沉。"王建军的声音低沉,带着浓重的江南口音,"我来就行。"
"那这个给我。"周志远不由分说地抢过张丽手里的编织袋,入手一沉,还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姐,这带的什么啊,这么重?"
张丽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我妈让带的,自家养的鸡和鸡蛋。四只老母鸡,两百个鸡蛋,都是给你和小云的。坐了一天多火车,也不知道鸡还活着没..."
周志远愣住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杭州到深圳,一天多的火车,带着活鸡和易碎的鸡蛋...这份朴实的心意,让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走,先上车。"他最终只是简单地说,领着两人往停车处走去。
回程的路上,张丽像个好奇的孩子,脸几乎贴在车窗上,惊叹着深圳的高楼大厦。"天啊,这楼怎么这么高?不会倒吗?这路上怎么这么多车?比杭州城里还多!"她的每一声惊叹都让周志远忍不住微笑。
王建军则安静地坐在副驾驶,只是偶尔发出"嗯"、"哦"的应和声,但周志远注意到,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不断掠过的建筑工地,目光专注地扫过每一处脚手架和模板工程,那是职业本能的关注。
"姐夫,明天带你去工地看看。"周志远说,"咱们现在手上有两个项目,一个在龙岗,一个在宝安。龙岗那边正在做基础,模板工程刚开始,正需要你这样的老师傅把关。"
王建军的眼睛亮了一下,点点头:"好。"
车开到小区楼下时,已经快五点了。周志远停好车,帮王建军把蛇皮袋扛上楼。刚出电梯,就听见屋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和张晓云轻柔的哄睡声。
"到了到了!"周志远掏出钥匙开门,朝屋里喊了一声,"小云,姐和姐夫到了!"
门一开,张晓云抱着一个婴儿迎了出来,身后跟着满脸笑容的李桂香和张大山。
"姐!"张晓云惊喜地叫道,随即压低声音,"刚把二宝哄睡,大宝又醒了。"
张丽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眼睛一下子红了。她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婴儿的小脸蛋:"这就是...龙凤胎?哎呀,真俊!像你!"她的声音哽咽了,"晓云,你真有福气..."
王建军站在门口,有些局促地搓着手。李桂香热情地招呼:"建军,快进来!别在门口站着!"
"叔,婶子。"王建军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这才迈步进屋,把蛇皮袋轻轻放在墙角。
"二伯母太客气了,还让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张晓云看着那鼓鼓囊囊的编织袋,感动地说,"自家养的鸡就是好吃。替我谢谢二伯母。"
张丽摆摆手:"我妈说了,你们在城里吃的都是饲料鸡,没营养。这四只老母鸡都是养了两年的,炖汤最补。"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小希...小希我托付给我爹娘了。等放暑假就接他过来。过年...过年我和建军再回去看他。"
说到儿子,张丽的眼里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又振作起来:"没事,孩子大了,住校也习惯了。再说了,为了他以后..." 她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她的意思。
晚饭是李桂香和张晓云一起准备的,格外丰盛。王建军话不多,但酒量不错,陪着张大山和周志远喝了几杯。酒过三巡,他的脸红了,话也稍微多了一点,主要和周志远讨论工地上的事,说到木工活时,眼睛闪闪发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