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四面楚歌与霸王别姬
1:铁壁合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平原)
腊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淮北平原,卷起干燥的黄土,扑打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这座已被重重围困的土城城墙上。城墙上,楚军的旗帜在朔风中猎猎作响,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颓丧。城墙之下,目之所及,是漫山遍野、连绵不绝的汉军营寨!赤色的旗帜如同燃烧的火焰海洋,将小小的垓下围得水泄不通。汉王刘邦、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这四路曾经被项羽的铁蹄驱赶、压制甚至几乎消灭的枭雄,此刻竟前所未有地聚集在一起,目标只有一个:终结霸王项羽的神话。
汉军帅帐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着严寒。刘邦搓着手,围着巨大的沙盘踱步,眼中闪烁着多年隐忍终于迎来决胜时刻的精光。他指关节敲了敲代表垓下土城的标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诸位,项王今已成笼中困兽!我军合计六十万,他撑死不过十万疲敝之卒。此乃天赐良机,毕其功于一役,尽在此刻!”
韩信,这位用兵如神的统帅,披着厚厚的裘氅,面色沉静如水。他伸出修长的手指,在沙盘上清晰地划动着,如同在拨动命运的琴弦:“大王明鉴。项王虽困,然其骁勇,天下无匹,麾下八千江东子弟,更是死士中之死士。若逼其作困兽之斗,我军纵胜,亦必伤亡惨重。”他的目光扫过彭越和英布,“末将之策,乃‘重围困心’。以我齐军三十万精锐为中坚,正面列阵,深沟高垒,筑起铜墙铁壁,挫其锋芒。梁王(彭越)精于游击袭扰,请率部扼守西、北要道,断其粮草援军,日夜袭扰,令其不得喘息。淮南王(英布)麾下江淮健儿,熟悉此地水土,请扼守东、南两翼,如铁钳锁喉。”他的手指最后重重点在垓下城上,“四面如铁桶,层层剥其爪牙,耗尽其粮秣,更要…摧毁其士气!”韩信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帐内诸王无不凛然。
彭越摸着下巴上的短须,咧嘴一笑,露出常年在外饱经风霜的黢黑脸庞:“大将军放心!俺彭越别的不行,就擅长这‘掏心窝子’的打法!保管让那霸王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英布则抱拳,声音洪亮:“江东子弟,勇则勇矣,然归乡之路已绝!末将只需日日向其喊话,动摇其军心,令其思乡情怯,不战自溃!”刘邦满意地一拍桌案:“好!就依大将军之计!筑起这铁打的囚笼,看他项羽,纵有拔山之力,这次又如何翻天!”
命令迅速传达。围绕着垓下,一场规模空前的土木工程开始了。汉军士兵如同不知疲倦的蚁群,在冬日冻土上奋力挖掘。深达数丈的壕沟,一道接着一道,蜿蜒如龙蛇;挖出的泥土迅速堆砌成高耸的壁垒,壁垒之上,插满了尖锐的木桩,寒光闪闪。一座座望楼拔地而起,士兵日夜轮值守望。韩信本部三十万大军的主力,在垓下正西方向层层布阵,盾牌如林,长矛如棘,堪称钢铁洪流。彭越的部队如同幽灵,在西北方向的丘陵林地间神出鬼没,任何试图渗透或运送物资的小股楚军都被无情截杀。英布则率部牢牢扼守东南通道,每日对着垓下城垣高声喊话,内容时而劝降,时而渲染楚地沦陷、家人期盼的悲情。短短数日,一座由血肉、泥土、决心和智慧构筑的死亡囚笼,将霸王项羽和他最后的精锐,死死困在了垓下这座孤城之中。
刘邦的合纵如同精密缝衣:分散的力量(各诸侯)在共同目标下(击败项羽)紧密缝合,便能织就牢不可破的命运之网(垓下合围)。困局当前,个人的勇猛(项羽)在体系的碾压(联军)面前,往往如卵击石。
2寒夜惊歌(垓下楚营,夜)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墨汁的黑布,沉沉地覆盖在垓下平原。白日里喧嚣的战场沉寂下来,只剩下刺骨的寒风,在壕沟壁垒间、在倒塌的营帐绳索间,发出呜呜咽咽的嘶鸣,如同无数冤魂在哭泣。垓下城内,楚军大营。篝火的光芒在寒风中摇曳不定,勉强驱散一小片黑暗,却映照出一张张写满了疲惫、绝望和饥饿的年轻脸庞。士兵们蜷缩在微弱的火堆旁,裹着单薄破旧的军衣,相互依偎着取暖。食物早已告罄,只剩一点稀薄的米汤勉强维系生命。空气中弥漫着冻土、血腥、汗臭和一种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伤兵的呻吟声时断时续,更添几分凄凉。
中军大帐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项羽独自坐在巨大的虎皮帅位上,面前的案几空空如也。他昔日如同天神般伟岸的身躯,此刻在摇曳的烛光下竟显得有些佝偻。曾经顾盼自雄、俾睨天下的双目,此刻布满了骇人的血丝,死死盯着帐壁上悬挂的地图——那上面,代表汉军的红色标记,如同一只只狰狞的毒虫,噬咬着代表楚地疆域的每一个角落。虞姬默默侍立在一旁,纤纤玉手捧着一盏薄酒,眼中满是化不开的忧愁和心疼。她看着自己的大王,看着他紧锁的浓眉,看着他紧握的、指节发白的拳头,看着他鬓角不知何时悄然生出的几缕刺眼的白霜……她知道,这位一生刚猛无畏的霸王,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