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色大桥:1997年的命案现场
1.1神秘的出租车
1997年8月13日晚8点左右,广东中山市神湾镇斗门大桥东侧引桥处,一辆出租车停在路中央。车大灯亮着,引擎已熄火,一侧车门洞开,在夜里显得诡异莫名。
神湾公安分局一位休班民警,骑摩托车从珠海斗门回神湾,路过时察觉异常。摩托车驶过后,民警越想越不对劲,掉头返回查看。他震惊地发现,一名年轻男子倒在出租车驾驶座上,浑身是血,已然身亡。往神湾方向的路面,有一小串血迹,延伸到路边草丛消失。
警方见死者身旁血迹仍黏稠,判断命案发生在半小时内,凶手极可能还在附近。神湾公安分局马上调派所有能动员的警力,分守神湾镇主要路口,连夜盘查过往车辆和可疑人员。然而,守到天亮,也没发现嫌犯踪迹 。
1.2现场勘查:遗留的关键线索
警方仔细勘察现场,在车内找到一个蓝色牛仔背包,包里有衣物和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两个年轻男子的合影。经死者家属辨认,背包不属于死者,合影里的两人与死者也毫无关联,警方推断这二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死者是出租车司机阿郑(化名),27岁,中山本地人。法医初步鉴定,死者颈部缠有一根细钢丝绳,还有一处伤及大动脉的刀伤,因失血休克致死,死亡时间约在两小时内。现场惨状触目惊心,阿郑歪着头瘫在驾驶位,脖子几乎被割断,四周溅满血迹。
警方根据现场情况推测,嫌犯乘出租车到斗门大桥附近,用自制钢丝与刀具杀害司机,本想劫财,最终惊慌逃窜,不但没抢走司机财物,连自己背包和零钱都遗留在车内。但案发现场物证稀少,当时技术也不成熟,提取的物证信息残缺不全,给侦破带来极大阻碍。
1.3警方行动:大规模排查
神湾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侦破此案。“专案组从那时候就组建了,19年过去,一直没正式解散。有成员调动离开,但新同志也不断加入。”李嵘新说。他是首批专案组民警,现任神湾公安分局宥南派出所副所长 。
李嵘新回忆:“1997年没有互联网,我们打印几千份悬赏公告,靠人工四处张贴、发放、打听,期望挖到一点线索 。”警方拿着照片大量走访,核查众多嫌疑对象,却始终无法确认照片中两人身份,案件侦破陷入困局。
上世纪90年代,中山出租车行业十分红火,在部分人眼中,出租车司机就是富裕阶层的代表,当时针对出租车司机的抢劫案常有发生。警方由此推断,嫌犯搭车至斗门大桥附近,持刀用绳行凶,意在劫财,后因慌乱失措,钱物未取便匆忙逃离。
二、漫长追凶:十九年的坚守与执着
2.1专案组的坚持
案发后的19年,中山警方每年都会重新梳理本案,尝试借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寻求突破,从未放弃侦查与线索追踪 。“这是神湾公安分局唯一没侦破的命案,每年我们都翻出卷宗研究,各种新办法都要试一试,盼着能找到突破口。19年了,每次想起这案子,心里都满是不甘 。”李嵘新说。
神湾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杨明亮,从警10年,破获诸多案件,也是专案组成员。“我们刑侦大队每个人抽屉里,都放着本案资料,方便随时翻阅 。”杨明亮表示,“我坚信,随着科技发展,案子迟早能破。不管等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随着时间流逝,813案成了神湾分局成立以来唯一未结的谋杀案 。“作为警察,有时候真的很煎熬,明知有些事能做到,能为被害人讨回公道,但就是暂时没这个能力,会觉得自己哪做得还不够,好像把关键之处疏漏过去了 。”一位参与过调查的民警感慨。
2.2一张照片的线索
现场遗留的照片成了本案最重要线索。照片中一高一矮两名男子,民警大致判断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警方在中山市区及周边珠海、佛山大量张贴悬赏通告,向全国每个县级公安机关都发出悬赏信息,总共发出协查通报超1万份 。
专案组民警前往多省市派出所,核验每一条线索 。“案发后半年,专案组首批成员发出数万份协查通报 。”何惠军介绍,那半年里,跨省出差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江西、江苏、湖南……常常单人单票就出发了”,民警们奔赴多地派出所,认真核实每一线索 。
然而,随着嫌疑对象陆续被排除,真凶仿佛人间蒸发 。照片上的男子是不是凶手?他们究竟是谁,身在何方?案件侦破再度停滞不前 。
2.3家庭的破碎
被害人阿郑离世,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当时,阿郑女儿仅两岁,他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阿郑妻子阿芳原本在家操持家务,变故发生后,为维持生计,只能将女儿托付给爷爷奶奶,自己整日在外打工挣钱,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