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沧州后,王巢返回济南。刚回到巡抚衙门,他就召集幕僚们召开会议,商议招募民兵的事宜。
“诸位,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夹击,大明的局势日益危急。山东虽然兵力雄厚,但既要防备李自成东进,又要关注后金入关,还要为北上复京做准备,兵力难免紧张。因此,我决定在济南周边招募五万民兵,作为正规军的辅助力量。”王巢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
李铁有些担忧地说:“将军,招募民兵固然能增加兵力,但民兵缺乏训练,战斗力恐怕有限,若是派他们上战场,怕是难以抵挡敌军的进攻。”
王巢摇了摇头:“你说得对,民兵确实缺乏训练,但只要经过系统的速成训练,就能成为一支可靠的辅助力量。咱们的民兵,不需要像正规军那样精通阵法和战术,只要能熟练使用燧发枪和简易火炮,守住城池和据点就行。另外,民兵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对保卫家乡有很高的积极性,只要加以引导,就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宋应星补充道:“将军说得极是。咱们山东军工坊现在已经能大规模生产燧发枪和简易火炮,完全有能力为五万民兵配备武器。而且,民兵的训练成本较低,不需要像正规军那样配备精良的铠甲和装备,只需要一套棉衣、一支燧发枪和二十发子弹就行,能大大节省军费。”
王巢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公布了招募民兵的具体计划:“即刻传我命令,在济南周边的泰安、莱芜、章丘、济阳等地招募五万民兵,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招募工作由各州县的官员负责,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
“招募完成后,将民兵集中在济南的演武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速成训练。训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武器训练,重点教授燧发枪的使用方法和简易火炮的操作技巧,确保每个民兵都能熟练使用武器;第二,战术训练,教授基本的队列、防守和协同作战技巧,让民兵知道如何配合正规军作战;第三,体能训练,通过跑步、举重等方式增强民兵的体能,提高他们的耐力和战斗力。”
“另外,为了提高民兵的积极性,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训练期间,每人每月发放二两银子的津贴,管吃管住;训练结束后,编入各地的民兵团,负责防守城池和据点,每人每月发放一两银子的津贴,若是参加战斗,根据战功发放奖金。民兵的家属也能享受优惠政策,家中的土地减免一半赋税,子女可以免费进入山东的学堂读书。”
一道道命令传出,幕僚们迅速记录、整理,然后交给信使快马送出。济南周边的州县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张贴招募告示,组织报名登记。百姓们看到招募告示后,纷纷踊跃报名——在山东,王巢推行均田制,减免赋税,让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如今国家有难,他们自然愿意挺身而出,保卫家乡。
在济南的演武场,王巢亲自担任民兵的总教官,每天都来到演武场,视察民兵的训练情况。他看到,民兵们虽然没有正规军那样的军事基础,但训练非常刻苦。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棉衣,拿着燧发枪,在教官的指导下练习瞄准、射击;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练习齐步走、正步走;他们在模拟的城墙上,练习防守和反击。
有一次,王巢看到一个名叫王二的年轻民兵,因为紧张,连续几次都没有射中靶子。王二的脸涨得通红,眼中充满了愧疚。王巢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慢慢来。燧发枪的后坐力很大,射击时要稳住肩膀,瞄准目标后再扣动扳机。”
说着,王巢拿起一把燧发枪,示范起来。他熟练地装填火药、装弹、瞄准、射击,子弹准确地命中了百米外的靶子。王二看得目瞪口呆,连忙学着王巢的样子练习起来。在王巢的指导下,王二逐渐掌握了射击技巧,后来成为了民兵中的神枪手。
除了训练民兵,王巢还在济南周边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他下令在济南的城墙外挖掘护城河,河宽三丈,深两丈,灌满河水,防止敌军攻城;在城墙顶部修建箭楼和炮台,配备燧发枪和后膛炮,增强防守能力;在济南周边的重要据点,如泰安、莱芜等地,修建堡垒,驻扎民兵,形成一道环绕济南的防御圈。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山东的防务部署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黄河沿岸的二十座炮台已经开工修建,预计两个月后就能完工;蒸汽火车轨道的延伸工程进展顺利,一个月后就能通车;五万民兵的招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济南的演武场进行紧张的训练;济南周边的防御工事也在加紧修建,预计三个月后就能全部完工。
此时的山东,宛如一座铁桶,黄河防线是第一道屏障,蒸汽火车是兵力调动的大动脉,民兵是正规军的得力助手,防御工事是最后的防线。经过这一系列的部署,山东已经成为明末乱世中唯一的稳固后方,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是后金的铁骑,都难以轻易攻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