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造甘露——三国工造记
第一幕:临危受召,匠班聚首
时间:东吴甘露元年,秋,辰时
地点:京口(今镇江)太守府议事堂
人物:
- 顾雍(东吴重臣,持节监造甘露寺)
- 老木(“宫束班”班主,年近六旬,双手布满老茧,腰挎墨斗)
- 石夯(班中石匠头,身材魁梧,肩扛錾子)
- 竹篾(班中木作匠,二十余岁,怀揣榫卯小样)
- 彩绣(班中漆艺匠,女,手持漆刷,身背颜料匣)
- 小钉(学徒,十五六岁,攥着刨子,眼神怯生生)
(议事堂内,案上摊着北固山地形图与甘露寺草图,顾雍身着朝服,手指图纸,眉头微蹙。老木领着石夯、竹篾、彩绣、小钉鱼贯而入,四人皆着粗布短打,躬身行礼)
顾雍:(抬手示意)老班主不必多礼,今日召“宫束班”前来,是为一桩国之大事——主公(孙权)欲在北固山建甘露寺,一来供奉佛法,二来彰显我东吴气象,三来……(顿了顿)也为安抚西蜀来使,此事关乎吴蜀盟约,不容有失。
老木:(双手接过图纸,眯眼细看,指腹摩挲着纸上的殿宇轮廓)大人放心,咱“宫束班”祖辈都是工匠,从西汉造过郡府门楼,到如今东吴修过军营箭楼,从没出过半分差池。只是这图纸上的大雄宝殿,檐角要挑出三丈,还要雕“双凤朝莲”,木料、石料都得挑最好的,怕是得去南山采楠木,江边取青石。
石夯:(往前一步,声如洪钟)南山青石硬得像铁,不过咱班的錾子能啃动!就是开采时得小心,去年采石料时,小钉还差点被滚石砸着……(话没说完,被老木瞪了一眼,慌忙闭了嘴)
竹篾:(掏出榫卯小样,递到顾雍面前)大人您看,这是我昨晚赶的殿宇立柱榫卯,用“燕尾扣”加“穿斗式”,不用一根铁钉,再涂三层生漆防潮,保准百年不晃。只是殿内要搭“藻井”,得二十个匠人搭着脚手架往上拼,工期怕是要往后延十日。
彩绣:(轻声开口,声音清亮)大雄宝殿的佛龛要髹朱漆,再用金箔贴出莲花纹,我已算过,需朱砂五十斤、金箔三百张。只是京口本地的金箔薄,得派人去吴郡采买,来回要八日,我怕耽误漆活进度。
小钉:(小声插话)班主,我……我能去南山搬木料,我力气大了!(说着攥紧拳头,却不小心碰掉了案上的墨锭,慌忙去捡,脸涨得通红)
顾雍:(看着眼前这伙“憨直”的工匠,原本紧绷的脸露出笑意)好,好一个“宫束班”!你们虽言语朴实,却句句说到要害上。老夫给你们批文,采买木料、石料的车马由官府调配,工期放宽到三个月,只是有一条——必须建得精美绝伦,让世人知道我东吴不仅有将士勇,更有工匠巧!
老木:(猛地站直身子,双手抱拳)请大人放心!咱“宫束班”就算不吃不睡,也得把甘露寺造得比天宫还亮堂!(转身对众人)石夯,明日带十个石匠去江边采石;竹篾,领人去南山选楠木,挑最直、最粗的;彩绣,你今日就去吴郡买金箔;小钉……(看了眼小钉)你跟着我,学画墨线,别再毛手毛脚的!
(四人齐声应“是”,跟着老木走出议事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身影拉得很长)
第二幕:险象环生,匠心破局
时间:一月后,冬,未时
地点:北固山甘露寺工地
人物:
- 老木
- 石夯
- 竹篾
- 彩绣
- 小钉
- 李四(民夫头,满脸焦急)
- 几个民夫(手持绳索、撬棍)
(工地上,大雄宝殿的立柱已立起六根,石匠们在凿刻殿门的石狮子,木工匠在拼接檐角的斗拱,彩绣在临时棚内调漆。突然,江边传来一阵喧哗,李四领着几个民夫跑过来,衣服上沾着泥点)
李四:(气喘吁吁)老班主!不好了!江边采的那块大佛台石料,刚往山上运,走到半山腰,绳子断了,石料卡在两块岩石中间,拉不上来,也推不下去!
老木:(心里一紧,扔下手中的墨斗)走,去看看!(石夯、竹篾、小钉也跟着跑过去)
(半山腰,一块丈高的青石卡在岩壁间,断了的绳索散在地上,几个民夫急得直跺脚。老木爬上旁边的土坡,仔细观察石料的位置,又用手量了量岩壁的宽度,眉头紧锁)
石夯:(撸起袖子)班主,我带几个兄弟下去,用撬棍把石料撬松,再重新绑绳子!
老木:(摇头)不行,石料太重,撬棍一使劲,万一石料滚下去,会砸坏山下的民房,还会伤到人。
竹篾:(盯着石料下方的斜坡)班主,要不咱们在斜坡上铺圆木,再垫上干草,把石料慢慢往下滑一点,找到受力点,再用绳子拉?
老木:(眼睛一亮)这主意可行!石夯,你带五个石匠,在石料两侧的岩壁上凿出两个凹槽,用来固定撬棍;竹篾,你领人去工地搬圆木和干草,铺在斜坡上,一定要铺平整;小钉,你去山下叫人,把最粗的麻绳扛上来,要十根,拧成一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